檔名:
1743327644422.jpg-(325 KB, 1186x2048)
房子倒了跟無樑板一點屁關係都沒有,主因就是偷工減料。
▎塊狀片狀掉落,但相連的鋼筋極短
我們在台灣看到地震災害,從來沒有看過這種整片平整豆乾狀的牆壁掉下來的。台灣的地震災害,房子的牆壁或樓板通常會因為被擠壓而碎裂成塊。
但是仔細觀察曼谷這棟豆乾樓的損壞照片,你可以看到我圈起來的A區裡面,他的鋼筋都很短,但是豆乾卻很完整。為什麼?以下是我的推測。
1. 按照中鐵十局吹噓的「名片」,一下是「滑模」、一下是「抬模」,都代表我們看到這個豆乾,就是在這個「模」裡面做出來的,所以強度可以。但是斷裂之處很平整,就代表那是「模」跟「模」之間的施工線。
2. 「滑模」、「抬模」 其實很單純,就是灌漿的模板易於移動的工程技術:讓灌漿的模板上下左右滑動或是抬升,以利減少模板組裝和拆除的時間。
3. 但是不同次灌漿,鋼筋必須要有足夠的搭接長度。例如,我在灌A這一塊的時候,必須留夠長的鋼筋伸到 B 那一塊的中心;如此一來,我再灌B這一塊的時候,就可以跟A真正連在一起。這個在台灣是常識,而且是基本規定,看來在中國……。
4. 某一些豆乾邊緣的鋼筋,豆乾皮都掉了漏出鋼筋,這代表灌漿保護層不夠,真的只有一層皮。
▎莫名奇妙極長、但超乾淨的一整把鋼筋
我照片中圈起來 B 這個區域,可以看到一把又一把的很長的鋼筋。尤其這個鋼筋,照片看起來都很光滑、沒有凹凸。也沒有卡著水泥塊。這個也跟台灣完全不一樣。為什麼?以下是我的推論:
1. 他們採用了沒有竹節、或是竹節不明顯的鋼筋,導致鋼筋無法被水泥握住。地震一來,整把鋼筋抽出來。
2. (這個推論比較恐怖) 可能很多地方根本沒有確實灌漿,或是他的混凝土磅數不足、級配不足。
其實 1 也很恐怖,在台灣,就在日治時期會看到沒有竹節的鋼筋,但後來因為地震日本人才發明竹節鋼筋,提高水泥和鋼筋的結合力。
我們台灣的金門舔共立委說,中共蓋的又快又好,希望把金門的公共建設包給中國的營造廠。
我賭她一定沒看過中國境內真的有在用假鋼筋蓋房子、也沒看過因風連根拔起的高樓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