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研究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在於,它證明了:「為什麼想罷免」比「多想罷免」來得更關鍵。以下是從研究中得到的幾項實用建議:
1.別把罷免當成「證明自己價值的手段」
如果你把罷免看作彌補不足或避免受辱的方式,那麼你很可能會因此對罷免案投入過高期待與壓力。這反而會阻礙你展現真實的影響力。
2.把罷免當作「生活的延伸」而非「空缺的填補」
當你認為罷免是讓原本就豐富的生活變得更美好的方式時,你會以一種更健康、成熟的態度與人互動。這會吸引相同頻率的人,也讓你更容易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
3.試著寫下「我為什麼想罷免?」
不妨靜下心來問問自己:我真的想罷免嗎?是因為不滿、社會壓力,還是我真的想為公共事務貢獻心力?將這些想法寫下來,有助於你釐清內心真正的渴望。
4.不需要對「罷免」這件事太執著
研究也發現,外在動機或無動機的人,雖然一開始不那麼積極,但也能促成改變。這表示,脫離「罷免是人生必經之路」這種觀念,有時反而能放鬆心態,自然吸引到適合的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