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名:
1753026754100.jpg-(325 KB, 835x1197)
>>28289919感覺你身上有昨天虎爛說古寧頭都是解放軍精銳不可能有國軍降兵的那位精障
所以順便再貼一次好了
https://lov.vac.gov.tw/zh-tw/oralhistory_c_2_385.htm?1(第三頁)
問:那時候在共軍打來之前,國軍有作準備嗎?
答:不管軍人走到哪裡,首先就要佈防,他都要做防禦的建築工事、陣地、挖傘兵坑、做交通壕,這個是佈防。那個時候我們還小,在前線的是在江西成立的201師青年軍、那個118師,都是一些很年輕的兵,沒有打過仗;但是中共來的有很多是我們以前的軍人被俘的,都是打過仗的。雖有佈防,但是沒有想到中共會摸上來。
>但是中共來的有很多是我們以前的軍人被俘的https://bbs.creaders.net/history/bbsviewer.php?trd_id=439157&language=big5老衲也參加詢問俘虜工作,發現好多都是原中央軍甚至青年軍被俘,不得不參戰,希望能回歸中華民國政府懷抱的約有兩千餘人,餘三千餘人,誓死要回大陸,經後 送灣宜蘭設營再教育後,1952年間以漁船分批送回。而這群因上級指揮失誤並盡全力抵抗力竭的戰俘,歸返後被整訓一頓,共產黨一律開除黨籍、軍籍並遣送回 老家種地,在十年文革時期在當地又被紅衛兵指責為「叛徒」、「投降」等罪名,受盡無情的批鬥,到近期改革開放才獲得平反,補償一點金額,流失的青春與名譽 那要跟誰說,倒是留在灣的兩千餘人重回國軍懷抱的弟兄,至民國四十八年金廈再次炮戰時,有人已升任班長,近期年老退伍均能由中華民國政府輔恤大筆退伍金, 安享天年。
>發現好多都是原中央軍甚至青年軍被俘https://www.kmdn.gov.tw/1117/1271/1274/174277/?cprint=pt徐焰轉述俘虜有3000人,而我方則宣稱俘抓共軍4000、7000多人不等,但據田興柱查考《中華民國38年年鑑》說該年鑑記載如下:「民國38年10月31日,匪軍俘虜3719人,由「啟興」「海黔」兩輪運抵基隆,其中營長6人,連長5人,指導員1人。」(引自田興柱民國88年《金門戰役 古寧頭大捷五十周年紀念專輯》)
此數字與徐焰所言吻合,但我方當年記載俘虜,為何高達7000多人,當年(38)服務於青年201師的田興柱說:「有的共軍是原來國軍士兵,因為是自己人,沒有當俘虜處理。還有一種情形,在作戰中不願替共軍當砲灰,掉頭協助國軍作戰,也沒有把他當俘虜後送。」
另有類似見聞的,如當年18師54團的文立徽團長,其屬下第2營突入西一點紅陣地時,曾發現我11師之31團在大嶝作戰被俘士兵10餘人,(據稱係昨夜增援前來),倒戈向敵,助我攻擊。(見文立徽《金門古寧頭大捷作戰之追述》,民國68年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出版《古寧頭大捷三十週年紀念特刊》)
當年118師353團的林子山營長說:「其實當時這些敵兵,有的是我們在大陸上國軍部隊的弟兄,大陸撤退時被共匪俘獲過去的,現在又回到國軍的懷抱中來了,由於本來都是自己弟兄,所以,我們就把他們帶回來,用他們來把各單位的缺員都補齊,補齊之後剩下的,才交到上面,大約是6000多人;以後上面又把這6000多人調撥給第五軍,後來的68師和69師裡,有很多也是這些人補過去的。」(見文立徽《金門古寧頭大捷作戰之追述》,民國68年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出版《古寧頭大捷三十週年紀念特刊》)
網路找一下就這麼多證據
我真的很好奇你哪來的自信說上岸的共軍不是投降的前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