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名:
1734366322979.jpg-(94 KB, 608x480)
被迫消失的端午石戰
端午石戰是臺灣古早民俗研究裡相當知名的一項村莊對戰儀式,文獻記載最為完整細膩是在屏東佳冬地區,由不同村落自取石頭互丟對戰、一拼輸贏,贏者可至輸者村莊裡掠奪食材、物品,同時擔負起輸家的醫療救護。參與人數經常動輒千人,甚至也有聯合不同庄落角頭進行「聯庄拚鬥」的情況,幾乎有舉行這個儀式的當地居民,皆認為石戰可以驅逐疫病,避免瘟疫橫行,不能不「玩」。
從文獻中另可以發現,屏東、嘉義、雲林、彰化、臺中等地都有端午石戰記錄,據《臺灣慣習記事》記載,幾乎是沒有「大河賽船」之處,都能看到石戰習俗。因此在中部地區記錄最為「普遍」、類型多元,比如鹿港是由施、黃、許三姓族人進行石戰,專挑鵝卵石多的河邊或墳場進行。有些地方則是隔著埤圳、溪流對戰,諸如大肚溪畔、梧棲、沙鹿、神岡、北屯等地,都有發現石戰記錄,神岡的石戰遊戲後來被日本當局要求改為賽跑競賽遊戲。而在臺中市北屯區的四張犁與七張犁居民在石戰結束後,則要取鄰近萬善祠與土地公廟之香灰,用以塗抹受傷流血之處,藉此治療,並祈求疫病消除、平安順利。
只是,這樣充滿初民社會思維的儀式,看在日本殖民政府眼裡盡是「惡習」、「陋俗」,不斷出動警察、壯丁團強加取締、予以禁止,最後只得消失在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