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acebook.com/lan.yi.feng.210757/posts/pfbid0eCzK7VeRvYChPFcjHNbXcXUSjfpB2qEYV1Ezu4BTUwkPkre4nkARmj5mqu2HAtLl2024年選後,一位老前輩請吃飯我作陪,客人是一位參與執政黨黨政的先進,雖不是高層,但既然是執政黨關係人,當然立場是談擔心國會沒有過半的問題,我身為一個小有名氣的賽局迷,於是對方就問了我的意見
我當時回答,就數學上來看
執政黨 51 席
最大在野黨 52 席
第二在野黨 8 席
絕對多數席次57席
這不是什麼很難的問題啊!如果是我的話,第一步一定是仿照內閣制國家慣例,尋求與 8 席組成類似聯合執政,51 + 8 > 57,這樣就有穩定多數
對方問,數學上是這樣,但是實際上,雙方仇恨這麼高能合作?
日本幕末的薩摩跟長州,本來是死對頭,都可以被龍馬說服一起打幕府了。英俄大賽局百年世仇,為了克制新生德意志帝國,都可以突然變成英俄同盟了。只要腦袋清楚,有什麼不可能的?
那如果腦袋不清楚,破局了呢?
我當時回答,一樣就數學上看,51、52,其實只差 1 席而已啊!
那 8 席不要去刺激它,有時就不來投票,有時分裂投票 4 : 4 互相抵銷,52 席裡面,台灣立委的壞習慣,外務很多,常常這個沒出席那個沒出席差了幾個,若非新聞高熱度法案,甚至會有大量缺席,那種時候光靠 51 席就能表決勝利
那對決時刻呢?控制自身 51 席都全部出席,操作 8 席的退席,只要52席裡面,去「喬」到 2 席,法案跟他選區利益有關的,還是甚至是私下用條件收買的,也不用明目張膽的倒戈,就像平常常見的情況缺席就好,那不就贏了?執政黨有行政資源,要「喬」的手段多得是啊......
林肯要修憲廢除奴隸制的時候,為了達到修憲高門檻,下令國務卿「喬」,辦法當然是用行政資源大舉威脅利誘,甚至包括直接賄賂與司法恐嚇,使得眾議員感嘆:「19世紀最偉大的舉措是在美國最純潔的人的協助和教唆下,利用腐敗才通過的。」最後只剛剛剛好「喬」到所需的票數,少一票都不行,這樣還是通過了
我講的只是歷史故事,但是對方點點頭,說,你很懂政治,也就是說,實際上對方認為,也期待,執政黨內負責喬的那個人,應該能做到,也會做到這樣的事
每次表決議案,挖動1~2席,每次可以是不同人,並不是要挖動 10 席,會很難嗎?不會吧!至少當天在場的我們三人都覺得不會,老前輩與對方相視而笑
沒想到,這世界永遠是「史實比小說更離奇」
賴清德總統的確第一步就尋求與第二在野黨組成穩定聯合執政多數,這件事先前有說,新聞已經報導過,不是我隨便爆料
兩黨黨主席都很有誠意有共識合作,但是卻被兩黨黨內分別破壞,其中執政黨內破壞最力者,就包括負責喬的那個人,同樣也不是我爆料,新聞也有報導出來
破局了也沒辦法,剛說,沒關係,破局也還有策略:不要去刺激那 8 席,只要 8 席常常退席,或分裂投票,然後由負責喬的那個人想辦法去每次搬動 1~2 席,就能如履薄冰的少數執政
但是負責喬的那個人卻一開場就先放話「8 席沒有用」,這下這 8 席可不會退席或分裂投票了,數學上需要要搬動「藉故缺席」的席次,當場從 2 席,變成 10 席
負責喬的那個人是不是藝高人膽大,他有自信每次都可搬動 10 席?
沒有,歷次表決,他搬動 0 席,完全沒有任何喬的作用
別說搬動了,甚至還無法確保 51 席都全數出席,有時連自己都無法出席,雖然是有合理原因
面對這樣的情況,負責喬的那個人卻是高舉發動大罷免
我在節目中說過很多次我對大罷免的立場,原則上我認為民主政治的基礎之一是任期保障,不應隨意罷免,但是大罷免是因為當前憲法倒閣解散國會部分寫壞了,導致實務上幾乎無法發動解散國會重選,才會導致走上大罷免的變相替代措施
所以大罷免有其理由。但是,公民可以發動大罷免,總統 (如果是法國總統就直接發動解散國會) 可以發動大罷免,可是可是可是,執政黨內認為、也選為,負責喬的那個人,卻一點喬的功能都沒有,也沒嘗試要喬,直接說要發動大罷免,那存在的意義是?
發動大罷免若是深謀遠慮,早就已經布局好,其實組織戰都鴨子划水完成了,一聲令下,讓對手措手不及,那也是很厲害的計策,可是,實際上卻只是發文章喊話,不要說準備好組織戰,根本還巴望罷團來當組織,別說指揮領導全國作戰,就是自己紮根那麼久的新竹,投票出來的結果也是奇慘無比,也就是連自己家都完全不動員
這幾天很多執政黨先進紛紛發文
有人說,負責喬的那個人要處理很多事,染黑是必然的,不然怎麼處理黑道......若是為了喬有汙點,就像林肯的國務卿利用腐敗,還是完成偉業,那大家可以來評理,看是你是政治潔癖,還是現實主義,可是,問題是沒有喬啊!
有人說,民進黨許多立委也都有不當行為,或是言論造成風波,造成罷免少了票,不能怪負責喬的那個人......不是啊!負責喬的那個人的作用,應該是一開始就能喬好,根本不需要進入大罷免
其實上述基本,負責喬的那個人,實際喬了十幾年,比起只是看歷史故事、外行看熱鬧,一定更懂幾百倍,那為何會發生這樣的問題呢?為何以負責喬為存在價值,卻不喬呢?
有的人猜測身體因素,有的人認為做太久了產生傲慢,還產生無數各種陰謀論,就都不提了
只是很感嘆,不管哪一黨,哪一方,大家就不能照著賽局理論最佳策略做一次嗎?一次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