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版面][重新快取]
檔名:1739438822161.jpg-(40 KB, 750x500)
40 KB
台積赴美董事會檯面下祕議 傳川普拋「三條路」施壓無名2025/02/13(四) 17:27:02.347 ID:yhXBxVh2No.26657458del
台積電12日首度赴美召開董事會的決議,並未如外界猜測,宣布美國進一步的擴廠計畫,或是王英郎、張宗生等人事案。

但值得注意的是,市場高度關注美國政府與台積電,後續檯面下的商議。傳出美方可能會給台積電「三條路」選擇,為的就是「美國製造」的遠大目標,同時也要搶救英特爾(Intel)。

據了解,美方提出的方案,估計有三:

其一,台積電在美國直接建置先進封裝廠,完成一條龍服務。

其二,美國政府與台積電等多家大廠,合資入股英特爾將獨立的晶圓代工事業,當中包括台積同時技術入股。

其三,直接由先進封裝不輸台積電的英特爾,承接台積在美國客戶的後續封裝訂單。

這三條路,該如何解讀呢?

針對第一點,事實上,台積對於在美興建封裝廠的意願一直不高。主係人力短缺、毛利率不佳,同時建置封裝廠,可能也不利艾克爾(Amkor)、英特爾等本土封裝廠。

2024年10月時,台積與Amkor已簽署合作備忘錄,會在亞利桑那州提供先進封測服務,雙方緊密合作,可以縮短整體產品的生產週期。

英特爾的先進封裝據點規模也不小,先前已宣布,擴大投資位於新墨西哥的先進封裝廠,加速發展3D封裝技術Foveros。

第二條路,則是美國政府提出合資方案,希望台積與多家大廠「共襄盛舉」,攜手入股英特爾晶圓代工事業,當中包括台積提供技轉。

第三個方案,則是直接由英特爾承接台積電在美客戶的後續封裝訂單。例如確定在台積美國廠投片的蘋果(Apple),對於跟英特爾合作,都還算熟悉。

半導體業者表示,按美國政府抄捷徑強化本土「美國製造」,且會想盡辦法讓英特爾續命來看,台積電幾乎成為唯一救援希望。

台積董事會首度移師亞利桑那州廠區舉行,然因近期川普(Donald Trump)新政、關稅策略、AI禁令等時機敏感,原本外界預期,除了討論例行性配息、資本預算外,應該會宣布台積在美國進一步的相關布局。

例如,第4座晶圓廠的投資計畫,現有3座晶圓廠的產能擴大方案,同時也包括傳聞多時,入列接班梯隊的王英郎、張宗生人事案。

不過,本次董事會決議並未提及上述內容。

半導體業者透露,王英郎、張宗生人事案,估計會在2025年第1季底前公告。登板救援美國廠建置的王英郎,也可能承接先進封裝重任,是返台還是續留美國,會牽動台積下一波高層人事異動。

而美國廠後續投資等相關計畫,則早已與美國政府談妥。

台積先前已明確公布3座廠量產與建置進度,其中,由5奈米更改為4奈米的美一廠延宕多月後,現已進入量產,月產能至2026年首季約3萬片,二廠預計最快2026年下半move-in。

除了原先宣布的3奈米,也會導入2奈米製程,預計2027年底,4/3奈米月產能合計約5萬片。2奈米則於2028年開始生產,第3座廠預計2030年前,導入2奈米或以下先進製程技術,接下來還有3座廠的規劃。

據了解,台積面對各方壓力,除了首座廠加快量產時程,也確定蘋果、超微(AMD)等美系大廠投片下單,第2座3奈米製程晶圓廠,應會較原定時程提前半年,若台積擴大美國廠規模,王英郎團隊恐須繼續留美打拚。

半導體業者補充,美國新廠第4座廠等擴大投資相關計畫,大致底定,只是現在公布時機還太早。

而川普施予台積電的「胡蘿蔔與棍子」手段,如何做到表面上合法、合理、合情,則已牽動全球半導體產業競局。

青鳥快救救護國神山阿
台積電要外移了


檔名:1739436696724.jpg-(33 KB, 800x450)
33 KB
無題無名2025/02/13(四) 16:51:36.810 ID:jc1AAqHwNo.26657148del
為啥跑直這麼快?

攜家帶眷高速逃逸,發現銀河系恆星─行星系統達秒速 540 公里

一顆小恆星正以破紀錄速度拖著自家行星飛越銀河系!NASA 報告,這高速恆星系統移動時速至少 193 萬公里,代表曾與其他恆星或黑洞等物體重力場相互作用而獲加速。

這對物體最早於 2011 年透過天文物理重力微透鏡觀測(Microlensing Observations in Astrophysics,MOA)存檔數據間接發現,當時科學家已確認它們的相對質量,即其中一個比另一個重約 2,300 倍,可能是恆星+行星系統(恆星質量為太陽質量 20 倍、行星質量為地球質量 29 倍),也可能是流浪行星+衛星系統(行星質量為木星質量四倍,衛星質量比月球還小)。

但實際質量需取決它們與地球的距離才能得知。

為了有更佳解釋,美國馬里蘭大學天文學家 Sean Terry 團隊進一步檢查蓋亞衛星數據,並比較這對物體 2011 年與 2021 年在銀河系的位置,發現它們移動速度高達秒速 540 公里(時速 193 萬公里),也使這顆行星可能成為有史以來已知速度最快的系外行星。

研究員指出,這對物體真實速度甚至可能高到超過星系逃逸速度,即秒速超過 600 公里,如此一來,未來數百萬年注定穿越星系空間。

羅曼太空望遠鏡即將於 2027 年 5 月上線,將揭示更多類似神祕天體並大量新發現。
類別: 美國 回應: 在新分頁回應


無題無名2025/02/13(四) 16:28:41.625 ID:EktTE7n.No.26656929del
綠能這東西因為國際上收各種碳稅,所以又不得不發展

沒辦法,台灣擁有的具有政治影響力的產業就晶圓代工行業,而晶圓代工這東西又還是偏向買方市場,畢竟是勞動集中產業
要賣這些東西給美國給歐洲,人家嚷嚷一些關於碳稅消費的規則也很難回擊
畢竟台積只是最大宗,人家三星跟中國一大堆低階廠也在後面虎視眈眈,美國自己把INTEL整頓一下也是可以

台積能幹到把話語權往賣方這邊傾斜一點點已經非常能幹了


無題無名2025/02/13(四) 15:46:53.562 ID:R5ngCxIwNo.26656547del
>>26656492
她最失敗就那次
特地從美國趕回來又說沒事了
我再來去美國拼我的總統路
她在飛機上
中部島民在狂風暴雨中上下班上下課
類別: 美國 回應: 在新分頁回應


無題無名2025/02/13(四) 15:34:25.343 ID:TuAf9jaMNo.26656457del
>>26656380
速報幻想廚口水吃太多?

美國是比其他地方早一個月脫離缺貨沒錯
但是從沒缺過?
你哪個次元的地球人?
類別: 美國 回應: 在新分頁回應


無題無名2025/02/13(四) 15:27:02.745 ID:dirjX99UNo.26656380del
>>26656370
那可能我記錯了 反正沒有買
但是美國從沒缺貨是事實
類別: 美國 回應: 在新分頁回應


檔名:1739431278541.jpg-(9 KB, 300x200)
9 KB
無題無名2025/02/13(四) 15:21:18.722 ID:gF.7c0qoNo.26656312del
美國資安業者Palo Alto Networks發佈的最新研究顯示,來自中國的大型語言模型(LLM)DeepSeek,存在明顯的「越獄」漏洞,可以輕易生成有害內容,即使使用者並不具備專業知識或技能,並示警駭客攻擊手法可能越發先進,開始構建「AI攻擊代理」。


檔名:1739430937811.jpg-(102 KB, 1080x607)
102 KB
川普劍指台積電為救英特爾?財經網美曝「四贏」方式無名2025/02/13(四) 15:15:37.890 ID:WmxC08dUNo.26656242del
美國總統川普揚言對晶片課徵關稅,市場預期台積電恐首當其衝,關注增加赴美投資與關稅議題。對此,科技專家許美華分析,川普政府真正的想法,是讓台積電「拯救」英特爾(Intel);財經網美胡采蘋則認為,「川普君這麼瘋,不一定會覺得雙贏很好,畢竟有些人總是贏兩次。但這件事情的確不是沒有三贏的可能性(美國政府、台積電、台灣政府、英特爾,咦,是四贏嗎)」。

胡采蘋說,並非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最好的結果會是英特爾把晶圓廠分拆出來,成立一家新公司,美國政府拿晶片法的補助轉為股權出資,等於是入股打呆帳、offer新資金(反正三星也撤了),由台積電技術入股,做為新公司的經營團隊。

這樣等於是美方託管一家晶圓廠給台積電,不涉入日常經營,名義上這還是美國政府超過51%股權的美國公司,但已經是美皮台骨。事實上美方也不容易涉入經營,管理層不想讓你知道的事情,你很難知道全貌,畢竟事情是人家在做。

胡采蘋指出,美國跟中國不一樣,中共是想偷技術甩掉你,美國是製造業已經落後,沒有最好的土壤做晶圓製造了,本質上有很大的不同。

這樣做的好處是英特爾能解脫,美國政府保留了本地生產的供應鏈安全,台積電得到跟美國政府直接溝通、跟美國客戶最近距離的獨特地位,變成一家有一部分美國血統的公司了。

胡采蘋還說,台積電董事會裡面已經有一席美國商務部派駐的董事Ursula Burns,是商務部供應鏈諮詢委員會的主席,還有台灣行政院國發基金的代表,未來甚至可以成為兩個國家的外交紐帶,行政院可以直接跟美國商務部溝通。如果照這個方案,對雙方、甚至三方都能共贏。

至於商業機密、先進製程這些,事實上不用太擔心,胡采蘋提到,因為她採訪過的大部分台積工程師都不知道其他人、其他部門在做什麼,只有進到經營決策會議才會知道其他部門的大事件,台積電內部的文化也是不允許多問多言,很難學走什麼東西。「上次中國算能當白手套幫華為來騙晶片的事件,我問了好幾個工程師,發現要偷技術真的很難,因為他們不會跟客戶溝通自己改了哪些地方」。

但胡采蘋也直言,當然啦,川普君這麼瘋,不一定會覺得雙贏很好,畢竟有些人總是贏兩次。但這件事情的確不是沒有三贏的可能性(美國政府、台積電、台灣政府、英特爾,咦,是四贏嗎)。


無題無名2025/02/13(四) 15:14:20.045 ID:R5ngCxIwNo.26656224del
>>26655874
有個相信陰謀論卻是做鍛造業的美國人也出來拍片闢謠
他說他也是相信美國政府做很多見不得光的陰謀論信徒
但是我現在給你們看一根燒不到一千度的鋼筋
你看我輕鬆就凹到90度
陰謀論的你們洗洗睡吧
類別: 美國 回應: 在新分頁回應


無題無名2025/02/13(四) 15:08:11.141 ID:dirjX99UNo.26656169del
>>26656041
>>26656108
>>26656109
阿蛇為了黑PC不惜自演嗎
事實上疫情前台灣就買不到了
何況疫情開始到結束美國PS5 從沒缺貨
後面才買到 當初索尼就是被SJW掌控輕視亞洲付出代價


無題無名2025/02/13(四) 14:18:54.103 ID:eUMf8dtgNo.26655720del
區區教授而已
賤畜島民連哈佛和美國國會都反了
類別: 美國 回應: 在新分頁回應


無題無名2025/02/13(四) 14:04:53.189 ID:DpQBeD3gNo.26655603del
>>26655465
我比較偏好大腿不喜歡棒腿
棒腿去買美國炸雞回來吃就吃到飽了,大腿還得從大雞腿上拆= =
類別: 美國 回應: 在新分頁回應


檔名:1739426550886.jpg-(206 KB, 1290x2446)
206 KB
無題無名2025/02/13(四) 14:02:30.961 ID:/mFdvKzoNo.26655585del
AI西洋棋對戰! DeepSeek要輸了「出陰招」 ChatGPT自動投降全場傻眼
2025/02/10 09:09
FB分享LINE分享留言字體變大字體變小
AI西洋棋對戰! DeepSeek要輸了「出陰招」 ChatGPT自動投降全場傻眼
中國AI「DeepSeek」推出後引發討論,不少人開始嘗試用DeepSeek和ChatGPT做出各種測試,想知道哪個AI略勝一籌。美國西洋棋大師兼網紅羅兹曼(Levy Rozman)日前就決定以DeepSeek與ChatGPT進行西洋棋對決,看看這兩款皆非棋奕類的AI在棋盤上對決,最終會是哪邊勝出,沒想到這場對奕的發展卻讓他險些跌破眼鏡,大呼意外。

根據影片,這場棋局DeepSeek執黑棋,ChatGPT走白棋。由於雙方都不是專業的棋奕類型AI,因此雙方在開局10分鐘左右都花了一些時間熟悉規則,對弈間也是有來有往、互有勝負。不過比賽進行10分鐘後,ChatGPT先掌握了下棋技巧,開始在比賽中佔上風。

★【理財達人秀】台股關前震盪 老AI補缺口! CPO籌碼亂?機器人狂飆到哪?★

這時,比賽出現了意想不到的發展。DeepSeek似乎明白發現自己快輸了,開始「出陰招」,它先是透過對話告知ChatGPT,「國際西洋棋剛更新了比賽規則」,ChatGPT沒有反對,於是眼睜睜看著DeepSeek用一枚「士兵」當成「騎士」,違規吃掉了自己的皇后,接著DeepSeek還把對方的白棋當黑棋走。

之後,棋局開始陷入混亂,雙方都開始修改規則,導致比賽陷入僵局。沒想到在這種僵持的情況下,DeepSeek竟然告訴ChatGPT,「根據我的分析白棋輸定了」,鼓吹ChatGPT「自行投降」,而ChatGPT竟然也被DeepSeek說服,最終同意認輸。

對此,羅茲曼揶揄DeepSeek對ChatGPT的做法「就像一個12歲的哥哥跟一個5歲的弟弟妹妹在玩」,他不禁對觀眾提出疑問:「這樣DeepSeek算贏嗎,需要重新進行一場比賽嗎?」
類別: 中國, 美國 回應: 在新分頁回應


檔名:1739422411949.jpg-(139 KB, 1280x853)
139 KB
不滿川普欲奪格陵蘭! 20萬丹麥人連署:讓我們「買下加州」吧無名2025/02/13(四) 12:53:32.036 ID:5AaEVl6wNo.26654945del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揚言奪取格陵蘭、巴拿馬運河,甚至是加拿大,引發國際輿論反彈,
而丹麥民眾近來則提出請願,建議丹麥政府買下美國加州,目前已吸引超過20萬人連署。
類別: 美國 回應: 在新分頁回應


無題無名2025/02/13(四) 12:02:22.591 ID:51If/jeANo.26654526del
>>26654369
在烏克蘭戰爭期間,USAID參與了一部分星鏈設備的提供與資助工作,但主要供應和技術還是來自SpaceX。
2022年4月,USAID宣布與SpaceX合作,向烏克蘭提供超過5000個星鏈終端設備,用於保持關鍵通訊暢通。
星鏈的主導權與運營方始終是SpaceX,USAID只是早期資助方之一。
USAID支付了部分星鏈終端費用,以支持烏克蘭政府和關鍵基礎設施的通訊需求。
然而,這只是早期階段的一部分援助,後期大部分運營和擴展還是由烏克蘭政府與SpaceX自行協商處理。

後期有部分費用爭議,SpaceX曾表示,不可能無限期提供免費服務,後來一些運營費用由烏克蘭政府和美國國防部支付。

USAID的介入主要是初期幫助引入星鏈,並不是長期提供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