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77003
黃豆(大豆)
需求:喜歡溫暖氣候,對水分需求不算高,怕積水。
台灣情況:
台灣夏季高溫多雨,容易導致黃豆落花落莢、病蟲害嚴重。
不過秋冬(10 月~隔年 2 月)氣候乾爽涼適合種植。
台灣部分地區(彰化、雲林、台南、高雄)確實有栽培,但產量和品質普遍不如美國、巴西等大產地。
台灣黃豆自給率極低(<1%),大多依靠進口。
🌽 玉米
需求:適應力強,喜歡溫暖、陽光充足,怕強颱風、豪雨。
台灣情況:
台灣非常適合種飼料玉米(青割玉米),供應畜牧業。
食用甜玉米在台灣也廣泛栽培,產季幾乎全年都有,尤其在雲林、彰化、屏東。
問題在於颱風季常造成倒伏與損失。
自給率仍不足,尤其飼料用玉米幾乎靠進口(美國、巴西)。
🌾 小麥
需求:喜歡冷涼乾燥氣候,生育期需要明顯低溫,適合溫帶地區。
台灣情況:
台灣普遍過熱過濕,病蟲害多,種植環境不理想。
台灣曾在清代、日治時期有種少量小麥,現在幾乎無大規模生產。
目前只有少數農民(例如台南、嘉義)做特色小麥種植,多為在地小量加工(啤酒、麵粉、伴手禮),屬於特色農業。
自給率接近 0,全靠進口(澳洲、美國、加拿大)。
能種到多到出口? 小草不要又自己幻想出平時世界了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