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名:
1744588927784.jpg-(293 KB, 1080x1689)
>>27260549
您提出的這個疑問很有意思,關於「體制內」的定義確實可能有一些不同的理解。
在中國大陸的語境下,「體制內」通常指的是在國家機關、國有企業、以及由政府資助和管理的公立事業單位工作。公立學校(例如文中的河南省實驗中學)就屬於這類公立事業單位,其正式聘用的教師,特別是擁有**「編制」的教師,普遍被認為是「體制內」人員**。
這類職位通常意味著相對的穩定性(常被稱為「鐵飯碗」,儘管現在已有變化)、一定的社會福利保障(如養老金、醫療保險等與體制掛鉤),並且是國家公共服務體系的一部分。相對於在私營企業工作、外商公司或自雇(體制外),公立學校教師的工作性質、經費來源和管理體系更符合「體制內」的描述。
因此,在描述像顧少強當時那樣的公立中學教師時,使用「體制內教師」是符合當地普遍認知的。她辭去的正是一個具有相對保障和穩定性的公立學校教職。
當然,如果您對「體制內」的理解更側重於狹義的政府行政官員(公務員),那麼教師可能不直接等同於那個範疇,但廣義上,在討論職業穩定性、福利體系和工作單位性質時,公立學校教師確實是被歸類在「體制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