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名:
1744816955650.webm-(4233 KB, 450x80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aTk2ReI9Mg2016年,美國噴氣實驗室(JPL)的兩名物理學家有了不一樣的想法:克里斯托弗·希巴(Christopher Chyba)和凱文·漢德(Kevin Hand)在《物理評論應用》(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發表論文,表示他們找到了一些辦法,能讓在地面上靜止的導體從地球自轉中獲取能量。
在文章開頭,我們已經證明過導體在均勻磁場中運動並不能產生電流,這是因為導體切割地磁場在自身內部產生的電場會抵消磁場的作用。但希巴和漢德找到了一個漏洞,如果按照特殊條件佈置導體和磁場,就有可能出現一些新電場無法抵消地磁場的情況。
為了實現這種情況,我們需要找到一種材料,它既有磁遮蔽的效果,導電性又不能太強。如果將這種材料製成空心圓柱體,並以垂直地球磁場的方向放置,材料內部的載流子偏移產生的電場就不足以抵消地磁場。圓柱體兩端就能產生微小的電壓,並且理論上,這個電壓能在實驗室中測量出來。不過,根據他們的預測,這樣產生的電壓應該並不大,一根長20釐米,直徑2釐米的空心圓柱預計只能產生幾十微伏的電壓,如果用導線把兩端連接起來,也只能輸出幾十納瓦的能量。
但這確實是在薅地球自轉的羊毛,並且實驗方式非常離譜——在地球上任何地點(南北極除外,因為這裡自轉速度太慢),只要把滿足要求的圓柱體固定在地上,就能從圓柱體的兩端獲得幾乎無限的能源。簡直就像永動機一樣——當然,這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永動機,因為這樣的裝置實際上是將地球自轉的動能轉化成自身的電能,並沒有打破能量守恆。如果它也能算作“永動機”,光伏發電可能也是一種“永動機”了——畢竟我們的太陽還能再燃燒50億年,這對大部分人來說就相當於永遠。但薅地球自轉羊毛的優勢在於,只要地球還在轉,只要地球還有磁場,它就能在地球表面任何位置(南北極除外,因為那裡自轉速度太低),以恆定的功率輸出電能,不用像光伏一樣擔心天氣、氣候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