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名:
1744641800512.jpg-(969 KB, 180x240)
中國科研團隊在光電混合計算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Nature)上周三 (9 日) 刊登上海曦智科技公司聯合多家機構研發的 PACE(Photonic ArithmeticComputing Engine)光子運算處理器研究論文,該新型晶片透過融合光子與電子技術,在解決複雜運算問題時展現出超越傳統電子晶片的驚人性能。
根據論文中公開的數據顯示,PACE 在解決組合優化問題如伊辛問題和最大割 / 最小割問題時,計算延遲低至 3 奈秒,比傳統 GPU 快了兩個數量級。PACE 是一種基於光電混合的架構,它通過光執行矩陣向量乘法,可以實現超低延遲和高能效的計算。
這一突破的核心在於 PACE 的高度集成設計。研究人員採用獨特的混合架構設計,將16,000 餘個光子組件整合於單一系統級封裝中。光子積體電路負責執行高效率的矩陣向量乘法運算,而電子積體電路則承擔控制、儲存等輔助功能。這種分工協作充分發揮了光訊號傳輸速度快、能耗低的物理特性,使得 64x64 矩陣運算僅需 3 奈秒即可完成,較輝達 A10 晶片快出兩個數量級。
在伊辛模型求解測試中,PACE 系統展現出卓越的最佳化能力。針對包含 63 個節點的最大割問題,只需 2.7 微秒即可達到 92.7% 的收斂率,運算速度達到同類 GPU 產品的295 倍。
更引人注目的是,PACE 的影像搜尋演示功能,系統能從隨機初始狀態快速收斂至預設目標影像,驗證了其在複雜計算場景中的實際應用潛力。
這項突破性技術源自於團隊對光子計算工程化的持續探索。面對整合光子學製造流程不成熟、光學儲存受限等技術瓶頸,研發團隊創新採用 2.5D 混合封裝技術,成功突破大規模光電系統整合的技術障礙。
這樣研究計畫的負責人指出,所有績效數據均來自實測而非理論推測,而這種工程化實踐本身就是該領域的重大進步。
每月突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