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向中國傳入了許多重要的技術
1. 冶金與槍炮技術
火槍與火炮(14-16世紀):雖然中國早期發明了火藥,但西方改進了火槍和大炮技術,明朝時期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火繩槍、紅夷大炮(荷蘭)傳入中國,清朝康熙年間仿製並改良西方火炮技術。
鋼鐵冶煉(19-20世紀):西方的高爐煉鐵技術與近代煉鋼技術,如轉爐煉鋼、焦炭煉鐵技術,在19世紀晚清時期傳入中國,影響中國工業化。
2. 造船與航海技術
西式帆船與蒸汽船(19世紀):中國原本使用帆船,但在鴉片戰爭後引進西方蒸汽船,並開始建立現代海軍(如北洋水師)。
現代航海技術(16-19世紀):葡萄牙人在明朝時期帶來了更精確的航海圖和測量技術,提高了中國的海洋認知。
3. 天文與數學
天文學(16-17世紀):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湯若望等人將歐洲的天文學知識傳入中國,幫助清朝修訂曆法,如**《崇禎曆書》**,引入哥白尼的日心說。
數學(17-18世紀):西方的代數、幾何學(如笛卡兒坐標系)、歐幾里得幾何學透過傳教士如徐光啟、利瑪竇翻譯的《幾何原本》傳入中國。
4. 印刷與造紙技術
鉛字印刷(19世紀):中國雖然發明了活字印刷,但西方改進的鉛字排版印刷技術(如古騰堡印刷術)在清末傳入中國,提高書籍印刷效率。
西式造紙技術(19世紀):西方的機械造紙技術提升了紙張品質和生產速度。
5. 近代醫學與科學
西醫(19世紀):清朝晚期,西方醫學逐漸取代傳統中醫在外科手術和疫病防治的部分優勢,開設了現代醫院,如同文館、協和醫院。
細菌學與疫苗(19-20世紀):巴斯德的細菌理論、疫苗技術(如天花疫苗)傳入中國,促進公共衛生發展。
6. 機械與工業技術
蒸汽機(19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清末時期由洋務運動引進,主要應用於紡織、礦業、軍工等領域。
電報與電力(19世紀):1870年代電報技術傳入中國,1882年中國第一座發電廠在上海建立。
鐵路技術(19-20世紀):中國第一條鐵路(吳淞鐵路)於1876年由英國人建造,清末大量引進西方技術修建鐵路。
7. 农業技術
玉米、馬鈴薯、番薯(16-17世紀):這些高產農作物由西方傳入,提高中國的糧食產量,支撐了人口增長。
現代農業機械(19-20世紀):如收割機、灌溉技術等在近代傳入中國,改變傳統農業生產方式。
8. 現代教育與法律制度
西式學校制度(19-20世紀):清末改革時參考西方教育模式建立新式學堂,如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
現代法律體系(20世紀):清末參考西方法律體系修訂《大清新刑律》,民國時期進一步引入歐陸法系與英美法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