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名:
1754534042738.jpg-(36 KB, 480x479)
因應川普大推關稅政策,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將加快投資建廠腳步,以6座晶圓廠規模,公司估計未來在美國的2奈米及更先進製程產能,將占台積電約達30%;供應鏈認為,台積電在美國正在複製創辦人張忠謀「經驗曲線」模型,這也是台積電贏得秘訣,透過量產規模才可能在高成本的美國,不僅不會虧損還能加速達獲利。
台積電今年3月上旬對美國投資已加碼到1650億美元,共將投資興建6座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廠及一座主要研發中心。第1座廠已於去年第4季採用4奈米製程進入量產,第2座廠建築已完工,正建置無塵室廠務設施,將採3奈米製程技術;第3座廠開始動工中,將採用2奈米和A16製程技術,以滿足當地客戶對AI相關的需求強勁。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於上月法說會指出,因客戶對AI相關的需求強勁,美國亞利桑那州第2、第3座廠量產時程,將考慮加快生產進度。第4座將採用2奈米和A16製程技術,第5座、第6座廠則將採用更先進的技術,建設和量產計劃將依客戶的需求而定。
魏哲家表示,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拓展計劃,將擴展為一個超大晶圓廠(GIGAFAB)聚落,以支持在智慧型手機、AI和HPC應用等領域領先客戶需求。預計165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建設完成後,台積電在2奈米及更先進製程產能,將會有約30%來自亞利桑那州晶圓廠的貢獻。顯見台積電將擔任美國重返半導體製造產業推動者。
供應鏈表示,美國長期沒有建晶圓廠,供應鏈欠缺,近4、5年,台灣供應鏈廠商跟著台積電前往投資建廠,異國文化與法規等磨合挑戰多,建第1座廠不僅相當辛苦,且因成本很高,幾家主力供應商甚至多賠錢,走過學習曲線後,第2座廠、第3座廠較改善,台積電步入量產也需要時間才能步入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