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名:
1755180223643.jpg-(818 KB, 1872x2048)
#有時候排富的背後是無知 #是羨慕和自卑
看著一堆評論林逸欣,發仇富評論的人有點感傷與同情,畢竟會敵視一個階級肯定是既自卑又無知,這不會是我身邊那些家裡原本貧窮卻努力取得成就的朋友會有的言論。
「貧窮研究」在我的社會福利專長背景下算是一門基礎知識,加上幸福感的研究以及階級流動,其實一個感覺背後的原因很多,一般人看似關心但真的有仔細看過貧窮研究的人極其少數。不過我認為台灣基本上仇富的人不算多,因為真的貧窮而且註定無法改變的人在台灣幾乎不存在,所以仇富的人基本上並不是真的貧窮,而是內心貧窮、悲觀而且感到無助,事實上是一群需要被幫助的人。
畢竟財富在一個不過度資本主義的國家是會產生雨露均霑的效果,餐廳的廚師、髮廊的理髮師、按摩店的師傅、家教老師、保險業務、旅行社導遊、汽車美容師傅,誰會不希望大家有錢。排富基本上是個反智的行為。不然就只能是缺乏社會學知識(無知)、缺乏社會互動與自卑了。
然而要與他們對話,要先理解這些人其實對於富有並不是很了解,有幾個很大的錯誤認知,希望能從自己長期從事與貧窮和階級流動相關的專業工作經驗進行分享。
錯誤一
#認為有錢人的小孩教養就會很好
這真的大錯特錯,要像林逸欣這樣感覺有愛的孩子在前百分之20收入等級的家庭身上絕對是少數,大家真的別小看「維持」極度富有的代價,那些酒商、建商、超大事務所、超大法人董事的孩子都過得很悲傷,你要能有一隻影片充滿爸媽的身影和關愛真的很少。
當然這很大的原因是他們總是只看到比自己有錢又比自己好的,和漚看自己又窮又可憐。但事實上是有錢人沒有心思陪伴小孩,沒有耐心等待小孩成長的真的是多數。更重要的是過多的財富很常讓這些富人陷入家族紛爭、兄弟爭奪、感情不睦,小孩則是孤單一人。
當然,很多人根本就誤認為中產階級是富人階級,但這些人只是年輕努力唸書,長大有足夠專業,拿著自己的年假陪孩子出國、參加活動的中產階級而已。
把中產階級當成富人,真的就是見識不夠,朋友太少,對於階級的認識不多,或者是真的在身理和心理都很窮。
錯誤二
#有錢所以可以什麼都用好的
這個問題得先思考什麼是「好的」,有錢真的就好?貴的東西就好?用好的東西就會幸福?
你以為豪宅裡面沒有離婚、沒有家暴、沒有被冷落的孩子、沒有大量的憂鬱症、沒有家族鬥爭嗎?
這樣的認知只適用於某些商品以及專業服務,但在社會關懷、家庭陪伴、教育上真的不是。臺灣那些最棒的老師通常也都在公立學校或是私立學校,私立學校也不等同於私立「國際」學校,他的學費也沒有高到一般人付不出來。
重點在於怎麼幫小孩選擇資源,花時間和小孩討論,但更重要的是,沒有任何資源比陪伴重要。
#但到底哪個階級陪伴品質最好?
說真的,跟我一樣有足夠多經驗討論這件事情的人真的不多,我可以很確定的是「中產階級」以及從小苦過來且見多識廣的專業藍領階級,這些仰賴知識與專業取得成就的人才是最在意教育的人,才不是什麼富人階級。
努力想辦法解決兒子叛逆問題的車廠主管,花了許多積蓄陪伴女兒圓夢的國中老師,希望維持小孩自主性學習才藝的社工師,還有很多因為想要能每天早上陪孩子上學晚上回家煮飯不用加班的公務員,他們的教養品質最好,但他們怎麼會是富人?
而這些人多數也不是什麼富二代,而是他們的爸媽在民國40,50年代以前有好好接受教育的人,或者是曾經苦過,能告訴孩子讀書多重要的人。他們知道自己為什麼要組織家庭,知道自己在擁有好的社經地位與收入水平以後,要趕快減少風險,買好保險、照顧家庭的一群人。
他們怎麼會是富人?
#排富在台灣的不適用
當然不可否認貧窮的家庭生活品質高機率比較不好,這是全世界的研究都一致看到的,但有好幾篇先進國家的研究也確實反映了中產階級的幸福感是最高的,這也是事實,所以如何讓自己過得更好其實也沒有那麼難。如果回到自身,與其酸葡萄心態,還不如回頭反思自己為什麼會不幸福,而且思考該怎麼變幸福。
別忘了「酸葡萄心理」、「逃避自身的問題」正是自卑的對應姿態
畢竟過去五十年是台灣中產階級提升非常快速的年代,那些做水電、跑船、做物流、成立計程車隊、裝地板、作傢俱、理髮師、小吃攤、開板模營建公司的人,只要夠努力又專業,他們都比那些老師、律師、會計師有錢的多。
所以貧窮根本就和職業無關,而是在產業中的視野與策略,以及做事的態度與價值觀。也就是你自己造成的。
當然「自己」的定義也包含你的原生家庭影響,還有生活中錯失了一些機會與資源。在2025年還貧窮的家庭通常都有一些致命的原因,但在台灣都是有機會改善的,不困難,而這也是我的專業,這就有點複雜。但我可以確定的是,如果你都已經20、30歲了還只會埋怨社會、歧視富人階級的人,其實你還依然活在自卑感與自我歧視裡面,你高機率也會繼承了這個貧窮。
因為這是個全球化的世界,居住在東南亞的人都可以仰賴底層勞動,返回發展中國家的祖國買地創業,那你卡死在自身的原生家庭狀況裡自怨自艾,基本上比那些開發中國家的勞工還要墮落而且固步自封,你勢必只能因為觀念而阻止了自己的階級流動。這就是在台灣有些人還會貧窮的關鍵原因之一。
因為「貧窮」其實就是你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