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23094
蘇台德危機
主條目:慕尼黑協定和蘇台德區問題
蘇台德德意志激進份子將捷克語塗掉,1938年特普利采
希特勒日益增強的侵略性促使捷克斯洛伐克軍隊從1936年開始建造廣泛的邊境防禦工事,以保衛陷入困境的邊境地區。1938年3月德奧合併,奧地利併入納粹德國後,希特勒旋即成為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人的擁護對象,引發了「蘇台德危機」。隔月,康拉德·亨萊因領導的蘇台德納粹黨鼓吹自治。1938年4月24日,蘇台德德意志人黨提出卡爾斯巴德計畫,列出八大訴求達成蘇台德德意志人與捷克人的完全平等。
八月,英國首相內維爾·張伯倫指派朗西曼勳爵前往捷克斯洛伐克執行任務,試圖讓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與蘇台德德意志人達成和解。朗西曼勳爵在第一天就與捷克斯洛伐克總統愛德華·貝奈斯、捷克斯洛伐克總理米蘭·霍查、亨萊因領導的蘇台德德意志人黨成員會面。第二天分別與貝奈斯夫婦、非納粹德意志人會面。[9]
在CC 39(38)文件中可以找到他在返回英國時親自向內閣提交的完整報告—包括他與各方會晤的結論摘要。[10] 朗西曼勳爵[11]對他無法與各方達成協議表示遺憾,但他同意哈利法克斯勳爵的觀點,即獲得的時間很重要。他報告了蘇台德德意志人的情況,並詳細說明了因應危機提出的四項計劃,他也指出每項計劃都有一些要點使其他各方無法接受。
四項計劃分別為:將蘇台德地區移交給第三帝國;舉行將蘇台德地區移交給帝國的公民投票;就此事組織一次四大國會談;建立捷克斯洛伐克聯邦。在會議上,他表示自己非常不願意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他沒有把這看最是他的任務。他還說反對派的重心在波希米亞西北方的埃格和阿什,那裡約有80萬德國人。
他確實表示將這些地區移交給德國幾乎肯定是件好事。他補充說,捷克斯洛伐克軍隊肯定會強烈反對,貝奈斯曾表示他們將會選擇戰鬥而非接受。[12]
英國首相張伯倫在9月15日與希特勒在貝希特斯加登會面,同意割讓蘇台德地區。三天後,法國總理愛德華·達拉第同意其共識。然而沒有任何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加入會談。此時的德國可不費一兵一卒進入蘇台德地區
張伯倫在9月22日於戈德斯貝格與希特勒確認之前達成的協議。希特勒以危機為藉口威脅發動戰爭,現在不僅要求吞併蘇台德地區,還要求立即對這些領土進行軍事佔領,讓捷克斯洛伐克軍隊沒有時間對新邊界調整防禦措施。
希特勒在柏林體育宮演講時表示,蘇台德地區是「我在歐洲必須提出的最後一個領土要求」[13],並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在9月28日下午兩點以前割讓蘇台德地區給德國否則將開戰。[14]
為了解決危機,義大利獨裁者貝尼托·墨索里尼建議在慕尼黑召開大國會議。9月29日,希特勒、達拉第與張伯倫會面並同意墨索里尼的提議(實際為赫爾曼·戈林提出)並簽署慕尼黑協定,接受蘇台德地區的立即佔領。捷克斯洛伐克政府雖然不是談判的當事方,但還是被迫接受並在9月30日承諾遵守協議。
蘇台德地區在1938年10月1日至10日完成併入德國。捷克斯洛伐克的捷克部分隨後於1939年3月被德國入侵,一部分被併吞,其餘部分成為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斯洛伐克部分宣布脫離捷克斯洛伐克獨立成為斯洛伐克共和國(斯洛伐克國),為德國的衛星國及盟友。(魯塞尼亞部分(喀爾巴阡羅斯)也試圖宣布其主權為喀爾巴阡烏克蘭,但只取得短暫的成功。該地區被匈牙利併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