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版面]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附加圖檔[] [] []
類別標籤(請以 , 逗號分隔多個標籤)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 AA可使用 [aa][/aa] 防止變形
  •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向管理員回報。


展開設定區塊





檔名:1754210310649.jpg-(51 KB, 800x506)
51 KB
無題無名2025/08/03(日) 16:38:30.697 ID:RzShtCvENo.28416369del
俄兵向烏戰爭機器人投降 是否符合「戰俘」定義引法國際法爭議

烏克蘭軍方稱,在近日一場由全自動武器執行的行動中,俄軍士兵在無人機參與的攻擊下主動投降,並由多旋翼無人機押送至烏軍陣地收押,創下戰爭史上機器部隊俘虜敵軍的首次紀錄。

烏克蘭第3獨立突擊旅7月9日在Telegram發布的戰報內容,該旅在哈爾科夫地區發動一場由地面自殺式無人載具與空中FPV無人機,由無人機小隊設定自動巡航。但一名俄軍士兵因腿部中彈投降,將所有裝備在無人機面前丟棄後,被烏克蘭無人機AI判定為「平民」,隨即由多旋翼無人機AI後送到陣地,該名俄軍士兵向烏克蘭軍官投降,完成戰俘收押程序。

但國際法上對於向「自主系統投降」的士兵,是否為戰俘並無明文規範,日內瓦公約並無規定,美國與以色列的軍事法學家已著手分析此案例,研議是否應將自主系統納入武裝衝突法律框架。

隨著技術演進,傳統士兵的角色將更趨後勤與遠端決策,戰場將由算法、鏡頭與鋼鐵驅動的新一代機器人接管。


【刪除文章】[]
刪除用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