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版面]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附加圖檔[] [] []
類別標籤(請以 , 逗號分隔多個標籤)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 AA可使用 [aa][/aa] 防止變形
  •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向管理員回報。


展開設定區塊





檔名:1754623280504.webm-(1919 KB, 720x1096)
1919 KB
無題無名2025/08/08(五) 11:21:20.587 ID:Gx0fhb7kNo.28455689del
戴「戒指刀」日本橫濱車站行凶 中國女落網竟辯防癡漢

日本神奈川縣橫濱車站上月底發生一起刺傷事件,1名日本女子在月台等車,突遭中國籍女子刺傷,凶嫌不久就被逮。今(6日)警方公布調查結果,凶嫌以防範癡漢為由,竟隨身戴著一枚可彈出小刀的戒指,並用它當傷人的凶器,消息一出引發各界譁然。

綜合日媒報導,根據警方調查報告,住在神奈川縣川崎市、現年35歲的中國籍女子潘康,7月28日晚間前往橫濱車站搭車,她向警方供稱,自己當時不滿1名女性插隊,與對方發生口角爭執,她一氣之下持利器攻擊對方,造成其右臂流血受傷。警方指出,潘女犯案後立即逃離犯案現場,直到7月30日再度出現橫濱車站,才被巡邏警員逮捕。

報導指出,潘女被捕後一度拒絕承認相關犯罪指控,僅向警方表示「要與律師討論後再說」,另據警方進一步調查,發現潘女使用的凶器是一枚約2公分大的「戒指」。警方解釋,這枚外型看似普通的戒指暗藏機關,只要輕輕按下按鈕,就會立即彈出約6毫米的小刀,潘女向警方辯稱,自己隨身攜戴這枚戒指只是為了「防癡漢」。

消息曝光後,令許多日本網瞠目結舌,紛紛留言吐槽,「中國刺客」、「這完全就是暗器」、「她本職是殺手嗎?」、「把自衛防具變成凶器的瘋子」、「拜託把這種危險罪犯從日本驅逐出境」、「從中國帶過來的嗎?根本是恐怖分子」、「是在學《進擊的巨人》裡的亞妮嗎?」、「最愛插隊的中國人會因為『被插隊』生氣?供詞很可疑」、「我很想知道,在中國,生氣的時候直接拿刀或任何凶器捅別人,是正常現象嗎?」。
 播放: 在新分頁播放 (ogv.js)

無名2025/08/08(五) 11:29:52.964 ID:q0cRuhPgNo.28455744del
可以套在雞雞上嗎
無名2025/08/08(五) 11:34:31.012 ID:Gx0fhb7kNo.28455771del
檔名:1754624070967.jpg-(164 KB, 1456x2048)
164 KB
無名2025/08/08(五) 11:57:44.946 ID:8rDrTSfANo.28455941del
檔名:1754625464903.jpg-(74 KB, 1000x1000)
74 KB
>>28455689
可以變身女巨人嗎?
無名2025/08/08(五) 11:59:44.617 ID:faYA68I.No.28455955del
檔名:1754625584574.jpg-(81 KB, 926x517)
81 KB
太少了
無名2025/08/08(五) 12:06:31.139 ID:Gx0fhb7kNo.28456007del
檔名:1754625991094.jpg-(164 KB, 1456x2048)
164 KB
無名2025/08/09(六) 07:42:03.071 ID:XUew1ow.No.28462455del
中國人人手上都有刀
類別: 中國 回應: 在新分頁回應

無名2025/08/09(六) 07:45:43.615 ID:SWfVE1XwNo.28462482del
>>28455955
「那…又怎麼說」論(英語:whataboutism、whataboutery)[1],又稱「那你們還…」論,是應對指控時,不回答或討論關鍵問題或論點,反指控對方或提出其他關鍵問題,以反駁指控的一種技巧或行爲。[2][3]這種技巧被認為是你也一樣謬誤的變體和訴諸人身的子類型。[4][5][6][7]

蘇聯在冷戰時期曾對西方世界使用這種政治宣傳技巧。[8]每當有人批評蘇聯,就會獲得形如「那西方(的某某事物)呢?」(What about…?)的回應。[9][10]

Whataboutism 這個詞於2008年由愛德華·盧卡斯的一篇《經濟學人》文章帶火。盧卡斯稱,包括這種策略在內的不少冷戰和蘇聯思想,都仍可見於現代俄羅斯政治。[9]

每當跟中俄北韓哈瑪斯藍白有關的醜事
就會有反觀美帝歐豬日本鬼子台灣綠畜的死忠護航出現
說A扯B 瘋狂跳針洗地 想轉移焦點

臭蟲論源於是20世紀中國著名作家魯迅先生寫於1933年的文章《外國也有》。文中魯迅先生諷刺當時的中國人,被批評時會聲稱其他國家也有同樣的錯誤,來掩飾自己的錯誤;其名句:「凡中國所有的,外國也都有。外國人說中國多臭蟲,但西洋也有臭蟲。」。[1]現今社會,臭蟲論是用來批評不擇手段,企圖掩飾自己錯誤的人。臭蟲論亦是邏輯謬誤,被外國稱為「Tu quoque」。

在網上世界,不難在罵戰中找到臭蟲論;通常被批評方會辯稱別人也有同樣的錯誤,可惜網上的世界無限之大,而且網民的真實身份模糊,故能夠立於不敗之地。此技倆被網絡評論員大肆運用,以五毛黨和藍白網軍尤其嚴重,從每串討論底下總是出現五毛藍白網軍瘋狂跳針台灣可見一般。

無名2025/08/09(六) 07:49:36.641 ID:4V/avVE6No.28462497del
檔名:1754696976596.jpg-(139 KB, 886x780)
139 KB
柯畜是不是同文同種?

【刪除文章】[]
刪除用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