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版面]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附加圖檔[] [] []
類別標籤(請以 , 逗號分隔多個標籤)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 AA可使用 [aa][/aa] 防止變形
  •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向管理員回報。


展開設定區塊





檔名:1754732568522.jpg-(56 KB, 1200x631)
56 KB
無題無名2025/08/09(六) 17:42:48.564 ID:uwE/tOLANo.28466621del
AMD 攜手微軟推客製化晶片:下一代 Xbox、PC、掌機一次打通

微軟與 AMD 再度加深合作!根據最新消息,AMD 正為微軟的新一代 Xbox 主機開發專用 SoC(系統單晶片),並且規劃讓相同的晶片解決方案橫跨家用主機、PC 以及掌上型裝置,藉此打造統一的硬體基礎,方便開發者跨平台發佈遊戲與應用程式。

與 Sony 同時合作 AMD 在遊戲市場地位穩固

目前,AMD 不只與微軟合作,還同時為 Sony 開發下一代 PlayStation 的專用晶片。此外,AMD 的 FSR 4 技術也是與 Sony 共同開發,可見 AMD 已成為兩大主機陣營的關鍵夥伴。
另一方面,AMD 的 Z2 系列 SoC 已經用於微軟與華碩(ASUS)合作推出的 ROG Xbox Ally 掌機,證明 AMD 在行動遊戲裝置市場也具備強大影響力。

長期以來,AMD 的 APU(加速處理器)一直是 PC 領域最接近專用主機 SoC 的產品,結合 CPU 與 GPU 於同一晶片,能在低功耗下提供不錯的圖形效能。
最新的「Ryzen AI MAX」系列更進一步展現 AMD 在此領域的實力,不僅強化 AI 運算能力,也優化圖形處理,讓跨平台使用同款晶片成為可行選項。
微軟的戰略:統一晶片生態系

根據產業觀察,微軟的下一代 Xbox 可能採用單一客製化 SoC,並延伸至 Windows PC 與掌機裝置。這樣的好處在於:

開發成本降低:開發者只需針對同一架構優化遊戲,減少跨平台移植的負擔。

使用者體驗一致:不論在客廳、書桌還是外出,都能享有相同的遊戲效能與功能。

加強品牌綁定:透過統一的硬體標準,微軟可進一步鞏固 Xbox 生態系。

分裂與整合挑戰

過去,微軟雖然在 Xbox 與 Windows PC 上都有遊戲業務,但硬體架構差異讓跨平台開發存在成本與效能落差。例如,PC 玩家可升級顯示卡與處理器,但主機硬體固定,導致遊戲最佳化難度高。
統一晶片平台的策略,或許能解決這個長年問題,也有望讓 Xbox Game Pass 與雲端遊戲服務在各平台間無縫銜接。

如果微軟成功推動這項統一晶片計畫,不僅可能改變遊戲開發流程,也可能影響 PC 硬體市場。對 AMD 而言,這將是進一步擴大市場佔有率的好機會,同時穩固在主機與 PC 雙市場的地位。
不過,挑戰仍在於如何兼顧不同裝置的功耗與散熱需求,以及面對 NVIDIA 與 Intel 在 AI 與 GPU 領域的競爭。
類別: 遊戲 回應: 在新分頁回應

無名2025/08/09(六) 17:43:23.125 ID:uwE/tOLANo.28466623del
AM5確認一板傳三代:AM6插槽2028年見,針腳數暴增至2100根

AMD 的 AM5 插槽確定會一路撐到 2027 年,支援 Zen 4、Zen 5、Zen 6 三代處理器,等於「一板傳三代」。下一代 AM6 插槽預計 2028 年登場,針腳數將從現行的 1718 根提升到 2100 根,供電能力也會更強。

由於腳位設計延續,現有的 AM5 散熱器可以直接繼續服役;若 Zen 7 的 chiplet(晶片模組)布局沒大改,甚至有機會繼續相容 AM4 時代的散熱器。

AM5 插槽目前預設可提供 170W 供電能力,AM6 則被看好會突破 200W,足以應付未來更高功耗的處理器需求。
AM5 至少服役到 2027 年

AMD 已確認 Zen 6 處理器依然使用 AM5 插槽,並延續到 2027 年才會交棒給 AM6。對比 AM4 插槽自 2017 年推出後,歷經五代 CPU 架構與四代製程工藝,至今仍不斷推出新品,可說是處理器界的長壽奇蹟。

AMD 全球副總裁暨客戶端通路業務總經理 David McAfee 曾在採訪中表示,AM4 的長壽命是 Ryzen 成功的最大功臣,因此公司會盡可能延長 AM5 的使用壽命,並非常清楚更換插槽對使用者與市場的影響。
無名2025/08/09(六) 17:44:17.393 ID:uwE/tOLANo.28466628del
檔名:1754732657388.png-(85 KB, 926x1461)
85 KB
蘋果 M 系列要小心了?NVIDIA N1X 處理器曝光,GPU 規格看齊桌機 RTX 5070

NVIDIA 準備在高效能 SoC(系統單晶片)市場投下震撼彈!稍早,傳聞已久的 NVIDIA N1X 晶片,其首個跑分紀錄現身於 Geekbench 的 OpenCL 資料庫中。雖然先前已有關於其 CPU 性能的討論,但這次的曝光,終於揭開了它最神秘、也最令人期待的 GPU 規格。

帳面規格驚人:GPU 核心數看齊 RTX 5070

根據 Geekbench 頁面顯示的資訊,N1X SoC 所整合的 GPU,竟然搭載了與桌機版 GeForce RTX 5070 顯示卡相同數量的核心。這意味著我們將看到基於 Blackwell 架構、擁有 48 個 SM(串流多處理器)單元、總計 6144 個 CUDA 核心的驚人配置。

作為對比,桌機版的 RTX 5070 使用的是 GB205 GPU 晶片,擁有 192 個 TMU、80 個 ROP、48 個 RT 核心(光線追蹤核心)和 192 個 Tensor 核心,並配備 12GB 的 GDDR7 獨立顯示記憶體,頻寬高達 672 GB/s,整張卡的功耗(TDP)上限為 250W。

現實的骨感:功耗與時脈的巨大差距

然而,帳面規格雖然夢幻,現實卻是骨感的。跑分紀錄顯示,N1X 的 GPU 時脈僅僅超過 1.05 GHz,遠低於 RTX 5070 動輒 2.5 GHz 以上的桌機版時脈。

此外,這顆 SoC 晶片沒有獨立的顯示記憶體,而是與 CPU 共享 LPDDR5X 記憶體。最關鍵的是,整個 N1X 晶片的 TDP 上限預計最高僅為 120W 左右。即便在執行 AI 或繪圖密集型任務時,將 100W 的功耗全部分配給 GPU,也比桌機版 RTX 5070 的 250W 少了超過一半。
效能與市場競爭

從實際跑分來看,N1X 在 Geekbench OpenCL 項目中獲得了 46,361 分。這個成績讓它輕鬆超越目前市面上所有的整合式 GPU(內顯),但與桌機版的 RTX 5070 相比,仍有非常大的差距。這再次證明了功耗限制是影響效能的最大因素,當然,這也仍處於早期的工程樣品階段,NVIDIA 在正式發表前還有大量的調校空間。

外界認為,N1X 的真正對手,應該是 AMD 同樣主打強大內顯的 Strix Halo(Ryzen AI Max)系列產品,兩者擁有相近的功耗設計。

目前有傳聞稱 N1X SoC 將於 2026 年的某個時間點推出。無論如何,N1X 的出現,無疑是 NVIDIA 首次真正意義上,向 Intel、AMD、高通與蘋果等 x86 與 Arm 陣營的巨頭,在高效能 SoC 領域發起的全面挑戰,勢必將讓市場競爭變得更加激烈。
無名2025/08/09(六) 17:45:24.269 ID:ObuEuDLwNo.28466637del
>>28466621
PS6跟PS6掌機就是用ZEN 6嗎?
無名2025/08/09(六) 17:53:07.578 ID:uwE/tOLANo.28466699del
>>28466637
CPU應該會用ZEN 6沒錯,但應該都是特規版吧?
家機不知道會不會走Strix Halo那方向去規劃
無名2025/08/09(六) 17:58:41.078 ID:uwE/tOLANo.28466755del
檔名:1754733521034.jpg-(1478 KB, 2560x1440)
1478 KB
Detained by a Government & Probably Blackl1sted by NVIDIA for Our Next Investigati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tgyS8oJC8g

哇靠!張哥居然跟電競耶穌連動啦!!!
問說有沒有48GB的4090
張哥直接說能現做w
類別: YouTube 回應: 在新分頁回應

無名2025/08/09(六) 18:33:27.588 ID:uwE/tOLANo.28467040del
>>28466755
完整版要等8/15
有人寫簡介了,我就不再多打一次了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754732318.A.50D.html
無名2025/08/09(六) 19:01:05.411 ID:QIeKauaoNo.28467314del
檔名:1754737265369.jpg-(549 KB, 1448x1817)
549 KB
>>28466755
我要看血流成河!

剛把預告看完了 超期待w
耶穌不愧是耶穌
無名2025/08/09(六) 19:52:02.963 ID:uwE/tOLANo.28467771del
>>28467314
畢竟整個3c圈沒人敢花這麼多錢做這種得罪老黃的事阿...
就算得罪後還能生存的也只有他了
無名2025/08/09(六) 19:56:22.547 ID:TLsOZUm.No.28467808del
AMD可不可以再創PS4的輝煌
PS4真的是千禧年後完成度最高的遊戲主機了
類別: 遊戲 回應: 在新分頁回應

無名2025/08/09(六) 20:32:48.652 ID:uwE/tOLANo.28468159del
>>28467808
PS4用的Jaguar這麼弱,到現在還能非常勉強跑新遊戲,根本是「奇蹟」了(PS4 pro的Jaguar因為製程進步,整體規格升級根本變成超級賽亞人版)
同系列桌面版的Kabini Athlon5350,幾年前連看網頁都被我嫌不順放置到現在

PS6為了顧及成本,用的特規版ZEN 6應該會閹割,但有NPU硬體支援,靠韌體軟體AI相關更新個幾年,效能應該能再增加不少,就算到主機壽命末期的3A遊戲,應該還是能順跑...?

再創PS4的輝煌應該很難,但是比PS5好應該不難
類別: 遊戲 回應: 在新分頁回應

無名2025/08/09(六) 21:00:35.037 ID:uwE/tOLANo.28468411del
檔名:1754744434991.jpg-(38 KB, 740x616)
38 KB
PS6掌機就不可能用這種等級的(太貴太耗電太熱)

GPD Win 5 掌機Zen 5 處理器實測,玩家認證效能衝上 RTX 4060 等級

掌機市場又有重砲登場!GPD 最新推出的 Win 5 掌機在實測中展現驚人效能,根據發燒友實際測試,不僅搭載 AMD 黑科技的顯示核心,整體表現更逼近桌機等級,直逼 NVIDIA RTX 4060。

3DMark 跑分逼近 RTX 4060,遊戲實測幀率更是亮眼

在 3DMark Time Spy 測試中,GPD Win 5 的顯示子系統拿下約 9,680 分,雖比 RTX 4060 還略低約 15%,但在實際遊戲表現上差距卻不明顯。

以《黑神話:悟空》為例,在 1080P 全高畫質設定下,GPD Win 5 仍能穩定跑出 80 幀以上的成績,對一台掌機來說相當驚人。

CPU 部分同樣不容小覷。搭載的 16 核 Zen 5 架構處理器,在 Cinebench R23 中獲得 約 30,500 分的高分,處理器效能更是接近桌機級水準。

掌機體積下的代價:高功耗與重量上升

當然,在掌機體積下塞進這樣的硬體,也伴隨著不少妥協與挑戰:

滿載功耗達 70W

高負載溫度落在 70~80°C,依賴後置雙風扇散熱

可拆式 5,170mAh 電池,若擴充使用重量將從 570g 增加到 910g

標配 180W 電源供應器,並附帶 擴充底座(含 HDMI、有線網路孔、USB-C、3 組 USB-A)
兩種版本選擇,售價與開賣日未定

GPD 預告將推出兩個版本:

旗艦版:Ryzen AI MAX+395 處理器 + 64GB 記憶體

入門版:Ryzen AI MAX 385 處理器,記憶體未公布

目前官方尚未公布具體售價與上市日期,不過從效能與規格來看,這款掌機將會主打重度玩家與行動工作者市場。

【刪除文章】[]
刪除用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