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版面]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附加圖檔[] [] []
類別標籤(請以 , 逗號分隔多個標籤)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 AA可使用 [aa][/aa] 防止變形
  •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向管理員回報。


展開設定區塊





檔名:1757780766863.jpg-(213 KB, 1080x1552)
213 KB
無題無名2025/09/14(日) 00:26:06.910 ID:pb3KbYogNo.28737833del
财富来自于创新,而不是自然资源或者土地。

那么, 创新又从何而来?

我曾坚定地认为,创新来自于多元化。这符合自然进化三要素: 遗传,变异,多元化。

但, 如果多元化能够导致创新,蒸汽机为何没有在中东诞生?在上千年历史中,作为欧洲和亚洲的交汇点,中东一直是全球多元化最杰出的代表。

显然,多元化本身是不够的。 "Why Nations Fail" 从博弈论的角度给出了让人信服的理由。

博弈论是所有生命活动的基础。 从单细胞生物到 AI, 概不例外。

1. 800年前,全世界哪些国家最穷,哪些最富?

最穷,澳大利亚。居民过着狩猎采集的原始部落生活。

其次,非洲,新西兰,北美洲,东南亚,冰岛,等等。有农业,但缺少高效的政治组织。

第三,北欧,西欧,中欧,东欧,南美洲,印度,俄国,中东,等等。有农业,也有高效的政治组织,但每个国家(帝国)规模和人口有限。

最富,中国。

黑死病改变了各国的发展轨迹。

2. 1347 到 1353,黑死病横扫欧洲

西欧,中欧,东欧。整个欧洲。 约50%人口死亡。不分年龄段。不分阶层。

农田面积不变。

英国的领主为了获得足够多的劳动力给提供更高薪水,并允许劳动力在不同的领主之间流动。欧洲其它国家的领主则增加了平民的义务劳役时间(例如,从每年几天到每周一天最后变为每周3天),甚至全面恢复农奴制。

为什么英国与众不同? 这是因为英国的地理环境,让英国无法建立强有力的统治阶层。

统治力弱一点点, 对劳动力不足就只能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

3. 海外掠夺

很多人认为,西方(西欧)国家崛起,主要靠从海外掠夺财富。

从1531年开始,西班牙占领了南美洲主要地区,大肆劫掠黄金白银,以及高经济价值农产品(甘蔗咖啡等)。

这里有几个问题。

a. 西班牙位于北半球。为什么不占领北美洲,而是绕道麦哲伦海峡去占领南美洲西海岸地区?

因为北美洲资源贫瘠,人口稀少,气候恶劣。北美洲当时的人口密度,远远不如南美洲,也基本上没啥贵重金属矿。

这也导致英国无法强迫印第安人种植高价值农产品: 本来就没几个原住民,又被传染病杀死大部分,气候还差。

1618 年冬季 Jamestown 甚至发生大饥荒。 两百多个白人,你吃他我吃你,吃到春天还剩五十几人。 维吉尼亚公司(Virginia Company)在绝望之下成立弗吉尼亚州议会(Virginia General Assembly,1619),在英国到处招揽人才: 去跨海开发大西北吧!那里虽然气候恶劣,印第安人凶悍,但种出来的粮食都是你的!每个成年人(含奴仆)可以免费分到 50 公顷土地,先到先得!

PS: 没有弗吉尼亚州议会,五月花契约(Mayflower Compact,1620)就得不到支持。

b. 这段时间里,英国在干嘛?

内战(农民起义,玫瑰战争),外战(英法百年战争)

因为纬度高,被海峡隔离,地理位置气候和人口都比西班牙葡萄牙差很多。这导致英国一直贫穷落后,航海技术低劣。

c. 西班牙既然基础好,又有了几十年先发优势,并获得了大量额外"财富",为何后来反而被英国压下去了?

因为这些"财富",被西班牙贵族阶层瓜分,西班牙民众受益很有限,经济发展停滞。

英国在黑死病结束后,本地领主们为了在恶劣的条件下生存,不得不让权于民: 大家努力,创造的价值大部分归自己。 相对于欧洲其它国家,英国大众对工作有更高热情。

在弗吉尼亚州议会的号召下,很多中底层民众倾其所有,建造海船购买工具,开发北美洲。

到 1588 年,西班牙终于决定清理这些讨厌的英国海船。然而,英国早已今非昔比,加上运气眷顾,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大部分被英国的小型战舰击沉在爱尔兰西海岸。

从此,英国在跨洋航运中成为霸主。

4. 英国到底从海外掠夺中得到了什么?

贵重金属和高价值农作物被西班牙攫取, 北美洲的土地和农作物被英国移民拿走,后来还独立出去了,那么,在国家层面,英国到底得到了什么?

原既得利益集团的政治权力被有效约束,普通大众(尤其是商人)迅速崛起。

影响是全方位的。例如,很多类似于牛顿这样的民科,无贵族背景,却仍然得以担任要职(1699年,牛顿晋升为皇家造币厂的主管)。 这在当时其它国家(汲取性或者说剥削制度)是难以想象的。

1688 年的英国光荣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真正的民主议会(包容性制度)。 议会随即发布《权利法案》(Bill of Rights, 1689)以及二十年后的《出版权法案》(Statute of Anne, 1710)。

由此,英国商人,农民,科学家们和工匠们工作热情高涨。(詹姆斯·瓦特于1765年发明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并在商业投资的支持下,于1785年开始大规模使用)

英国到底从海外掠夺中得到了什么?就实物而言,什么也没得到。

但,政治权力的转移,创造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制度,让本国居民爆发出劳动热情。

这才是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关键。

一个(相对)公平的制度,尊重劳动而不是资源(权力,地位,资金,土地,矿藏等等),是创新和财富的源泉。

PS 1: 500年前,贫富主要取决于地理位置和气候; 在那以后,主要取决于政治制度。

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完全是胡说八道。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1979年和1980年的中国,经济基础基本上完全相同,但改革开放的政策,让经济得以腾飞(在西方科技不断流入的前提下)。

PS 2: 数字人民币是对劳动成果的终极攫取,私产再无保障。如果实施,中国经济一定完蛋。加上经济脱钩和人口崩塌,必然对外扩张(而且必然失败)。

PS 3: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无劳动热情,区别多大?对比北朝鲜和韩国就明白了。


【刪除文章】[]
刪除用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