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版面]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附加圖檔[] [] []
類別標籤(請以 , 逗號分隔多個標籤)
  •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 AA可使用 [aa][/aa] 防止變形
  •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向管理員回報。


展開設定區塊





檔名:1758707209395.jpg-(96 KB, 1440x616)
96 KB
無題無名2025/09/24(三) 17:46:49.442 ID:4oegydX6No.28818199del
韓國團隊研發新電解質有望根治鋰枝晶問題,充電 12 分鐘續航 800 公里不是夢?

鋰金屬電池向來被視為下一世代電動車的「聖杯」,但多年來始終卡在「鋰枝晶」問題,難以大規模量產。不過,韓國一支研究團隊近日宣布重大突破:開發出全新液態電解質,能有效抑制鋰枝晶生成,讓快速、安全、超高能量密度的鋰金屬電池更接近量產應用。

為什麼鋰金屬電池這麼難搞?

相較於現行主流的鋰離子電池採用石墨陽極,鋰金屬電池則使用純鋰金屬陽極,能量密度更高,理論上能提供更長續航與更快充電速度。但問題在於,鋰離子在充電過程中容易在陽極表面「不均勻沉積」,形成如針狀般的結晶(dendrites),這些結構一旦刺穿隔膜,輕則導致效能退化,重則引發短路甚至燃燒風險。

這也是目前鋰金屬電池最頭痛的技術瓶頸之一。

這次韓國團隊透過機理分析發現,鋰枝晶的成因並非單純材料問題,而是來自鋰金屬表面界面內聚力不均勻所致。基於這項洞察,他們設計出一款全新結構的液態電解質,其陰離子與鋰離子間的親和力較弱,有助於鋰離子均勻地沉積在陽極表面,避免局部聚集導致結晶。

即使在快速充電情境下,這款電解質也能穩定抑制鋰枝晶形成,提升安全性與壽命。
實測數據亮眼:12 分鐘充電,續航達 804 公里

根據實驗數據,搭載這款新電解質的鋰金屬電池,在 350 次以上循環中都表現穩定,且能在 12 分鐘內從 5% 快速充至 70% 電量,相較傳統快充技術有顯著進展。

此外,團隊也進行高密度電池設計建模,模擬能量密度達到 386Wh/kg,並在 17 分鐘內從 10% 充至 80%,顯示這項技術具備未來用於電動車、長航程無人機等場景的潛力。

以能量密度與模擬續航推估,若應用於中大型電動車,續航達 800 公里以上 將不再只是理論數字。

這是否意味著固態電池要讓位?

雖然固態電池目前仍是各大車廠關注的未來趨勢,但本次韓國團隊所展示的液態電解質方案,等於在「不改變現有液態系統製程架構」的前提下,直接解決最棘手的 dendrite 問題,具備更高的產業導入可能性。

未來若搭配 AI 建模與先進製造技術,或許會成為介於傳統鋰電池與固態電池之間的過渡主流方案。

無名2025/09/24(三) 17:50:40.540 ID:yFlhVdJMNo.28818223del
韓國論文
>超導體

無名2025/09/24(三) 17:59:24.268 ID:kzXtTB4YNo.28818273del
這種材料研究日本或美國比較在行
韓國就..可信度可能打點折扣

另外商用鋰電池循環不都500跳
三元都一兩千了
350次穩定算重大突破嗎?

無名2025/09/24(三) 18:15:55.281 ID:4oegydX6No.28818373del
>>28818273
只是找到問題的解法而已,離商用量產還很長一段距離
而且固態電池目前看起來安全性還是比較高的

【刪除文章】[]
刪除用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