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
搜尋
] [
檔案區
] [
相簿
] [
趨勢
] [
管理區
] [
重新整理
]
預設
夜間
綜合避難所
[
回到版面
]
回應模式
名 稱
內 文
EID OG SMAPS
附加圖檔
[
無貼圖
] [
連貼機能
] [
SAGE
]
類別標籤
(請以 , 逗號分隔多個標籤)
可附加圖檔類型:GIF, JPG, JPEG, PNG, WEBM,瀏覽器才能正常附加圖檔
附加圖檔最大上傳資料量為 5120 KB。
當檔案超過寬 125 像素、高 125 像素時會自動縮小尺寸顯示
AA可使用 [aa][/aa] 防止變形
鬧板、攻擊性發言、煽動性發言請無視(回應者也無視),並使用del向管理員回報。
展開設定區塊
隱藏政治類別標籤貼文
隱藏上班不宜的圖片
隱藏所有的圖片
隱藏包含下列關鍵字貼文:
更新
檔名:
1759242037365.jpg
-(57 KB, 600x400)
無題
🐔💦
◆Paq/oyBIGs
2025/09/30(二) 22:20:37.413 ID:yr9w3Puk
No.28863905
del
賴清德:對美採購100億美元農產品 包括牛肉、黃豆、小麥、玉米
總統賴清德30日接見美國農業部貿易及對外農業事務次長林德柏格(Luke Lindberg)時表示,台灣業者規劃在未來4年採購10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包括黃豆、小麥、玉米及牛肉等,除了加速台灣畜產業生產效率,也有助於提升台灣糧食安全。他說,期盼未來運用台灣高科技產業優勢,強化台美在農業創新科技及糧食安全韌性的合作,讓雙方夥伴關係互利共榮。
類別:
🐔
,
政治
,
台灣
,
美國
回應:
在新分頁回應
無名
2025/09/30(二) 22:42:45.411 ID:jcA7tu66
No.28864048
del
>>28863905
讚讚讚
還是民進黨會做事
類別:
政治
回應:
在新分頁回應
無名
2025/09/30(二) 22:43:31.983 ID:k5NIEtS6
No.28864054
del
這就是愛台灣的最佳表現
讚讚讚!!!!!!
類別:
台灣
回應:
在新分頁回應
無名
2025/09/30(二) 22:44:15.393 ID:WoOduCtg
No.28864063
del
❤️❤️❤️
無名
2025/09/30(二) 22:58:09.035 ID:5wRf8Mek
No.28864143
del
這四項本來就是跟美國買最大宗的吧 牛肉小麥先不說 台灣自產的飼料玉米跟黃豆根本不夠台灣人用啊
類別:
台灣
,
美國
回應:
在新分頁回應
無名
2025/09/30(二) 23:00:55.455 ID:JwDjbzNQ
No.28864170
del
讓藍白紅同時跳腳的阿拉斯加天然氣不買了嗎?
類別:
政治
回應:
在新分頁回應
無名
2025/09/30(二) 23:02:01.057 ID:kZC/halg
No.28864178
del
>>28864170
那個管線還沒蓋好吧
無名
2025/09/30(二) 23:02:19.758 ID:njUFo.1U
No.28864179
del
>>28864143
牛肉最近有爆出來美國的仔牛引進出問題
連給美國人吃都會出問題
類別:
美國
回應:
在新分頁回應
無名
2025/09/30(二) 23:02:45.655 ID:xEmLbFtE
No.28864183
del
除了日本牛肉外
其實美牛比澳牛和巴牛好吃太多了
類別:
日本
回應:
在新分頁回應
無名
2025/09/30(二) 23:22:36.281 ID:hWRd0o7s
No.28864334
del
檔名:
1759245756232.jpg
-(215 KB, 1006x1024)
調查結果:什麼已知、什麼沒被證實
✅ 有的:牛隻來源、牛海綿狀腦病、瘦肉精等風險是長期被監控與討論的
美國牛肉進口到臺灣,爭議主要集中在 牛海綿狀腦病(BSE, 又稱瘋牛病) 與 瘦肉精(如萊克多巴胺 / ractopamine)殘留。這些議題在臺灣的政策和社會討論中都不是新鮮事。
臺灣過去對美國牛肉的進口有許多限制措施,例如只允許 30 月以下無骨牛肉、禁止或限制牛雜(內臟)或某些高風險部位進口。這些限制就是為了降低 BSE 的風險。
在進口肉品與食品安全管理法規上,各國都會對動物藥物殘留、疾病監控、檢驗程序設置門檻。臺灣官方也有針對邊境檢驗、風險評估的規定。
所以,對美牛(或任何進口牛肉)進行額外的安全監控、分齡分部位管制、殘留檢驗,這些都是合理並且常見的「預防性措施」。
❓ 沒有證據:爆料中所說的年輕牛「本身有問題」或「給美國人吃都會出問題」
我沒找到任何可靠報導或科學研究可以支撐下面這樣的主張:
「崽牛進口就必然有健康風險」這樣的普遍結論
「已經有人確診因吃了這些牛肉而生病」被官方證實的案例
「某批次進口牛肉被檢驗出異常、但被隱匿」並且經過調查後被證實屬實(在可公查的來源中)
在我查過的新聞與科學資料中,沒有證據顯示進口崽牛在美國或臺灣國內被官方認定為食品安全重大事件。
因此目前可說,那類爆料 尚未被主流科學 / 官方確定為真。
判斷與風險分析:為什麼會有這類爆料、可信度如何
在食品安全與進口議題中,爆料常常來自以下幾類原因或誤解:
混淆「風險可能性」與「已發生的事實」
有可能某些吹風者或網友在討論風險潛在性時,用詞比較強,造成誤解(像是「有問題」 vs 「可能有風險」)。
資料不對稱/信息不透明
若有檢驗、監督單位沒有公開完整資料,或有延遲發布,就容易被傳言放大、扭曲。
過度擴張案例
可能有某批次牛肉被邊境檢驗出問題(例如抗生素殘留、藥物超標、微生物檢驗異常等),但未必和「崽牛來源」直接相關,也未必屬於重大健康事件。這類檢驗不過關、被退運或銷毀,是進口管理中本就會發生的程序。
政治或利益目的
在牛肉進口政策重大調整時,因為畜牧業、消費者團體或政治團體都有利害,容易產生誇張或偏頗的宣稱。
綜合來看,若沒有更多具體資訊(例如哪一年、哪個州、哪個檢驗單位、哪批牛隻、什麼病變或異常),這類爆料難以判斷可信度,應該保持懷疑且要求證據。
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可以幫你追查是否最近(2024–2025 年)在美國牛肉進出口或崽牛育種/飼養方面,有新爆料或科學報告,看看有沒有更接近你提的那種指控。要嗎?
要
ChatGPT 說:
我查了一下目前的國際與美國動植物疾病監控/畜牧業新聞,有幾個與「活體牛進口/牛隻健康問題」或相關風險有關的事件或警示,可以作為參考。但截至目前為止,沒有發現有明確、被主流科學界或官方認定、直接支持「進口崽牛本身就是有問題、食用就會出事」這樣爆料的證據。下面是我整理給你:
與牛隻/活體動物進口相關的近期風險或事件
美國暫停從墨西哥進口活體牛隻 2025 年 5 月起 美國農業部(USDA)因應墨西哥境內出現 New World Screwworm(新世界蠕蟲,寄生性蝇蛆) 的擴散風險,宣布暫停活體牛、馬、野牛等輸入美國邊境口岸。
這是一項動物衛生/檢疫的預防措施,屬於防止有害寄生蟲跨境擴散的作法。對於該措施是否直接影響肉品安全或牛肉品質,還要看是否在之後的屠宰、檢驗過程中有殘留或病原控制失敗。
再度重啟/中止進口措施 2025 年 7 月 有報導指出,美國曾在 7 月因疑似蠕蟲風險再次中止墨西哥牛隻進口。
顯示該類檢疫風險在實務上是會被重視、會造成臨時中斷。這是動物衛生風險在貿易鏈中的一種表現。
人類疑似感染蠕蟲報導 2025 年 9 月 有新聞報導指美國可能有一例人類感染 New World Screwworm 的情況(從中美洲旅行者),此報導引起業界與媒體注意。
如果確實有這樣案例,可能加強對動物寄生蟲跨物種、跨境的擔憂。但要注意:該報導還是屬於初步新聞與業界/媒體披露,尚未見到具體科學論文或官方全面調查報告確認細節。
傳統風險議題仍在被討論:瘦肉精、BSE(狂牛症) — 雖然不是「新爆料」,但在美國牛肉/進口牛肉政策/公共討論中,瘦肉精(ractopamine)、BSE 風險仍是不斷被提出、審查的項目。也就是說,這些風險在公開政策、檢驗標準中早已有制度性對應。 這表示即便沒有最近爆出的「崽牛問題」,進口牛肉一直處於有風險點、需要政策與監管介入的狀態。
評估:這些事件是否支持那類爆料?
從以上整理,我的判斷是:
這些風險/事件 確實存在,尤其是動物寄生蟲、跨境動物檢疫、安全防控,在農業/獸醫政策層面是常見的考量項目。
但沒有發現公開可靠資料,能直接支持「崽牛進口本身就必然有問題,連給美國人吃都會出問題」這樣的斷言。
特別是「給人吃就出問題」這種健康結果,需要有流行病學證據、毒理學分析、案例調查等才能成立。到目前為止那一環節(即「吃了這些牛肉後明顯出現健康危害」)並未在主流科學文獻或衛生主管機關報告中被證實。
類別:
美洲
,
美國
回應:
在新分頁回應
無名
2025/09/30(二) 23:25:08.490 ID:VmOPHguQ
No.28864351
del
>>28864170
能源綁在韌性條例上面了
開版那100億是業界購買的 不是政府
類別:
政治
回應:
在新分頁回應
無名
2025/09/30(二) 23:28:44.615 ID:VmOPHguQ
No.28864369
del
>>28864183
藍營外省人吃的牛肉麵一堆都用巴拉圭牛肉還不是吃的很爽
藍白只會洗風向= =
類別:
政治
回應:
在新分頁回應
【刪除文章】[
僅刪除附加圖檔
]
刪除用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