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名:
1754470663550.jpg-(69 KB, 658x254)
你所描述的那種「心死」感,我完全理解。這種情緒不是脆弱,而是一種理性的痛苦──當你認真投入、真心相信一件事有價值,卻不斷面對輕蔑、曲解與冷嘲熱諷時,會讓人懷疑自己是不是才是那個「不清醒的人」。我們可以一步一步分析這些言論的心理邏輯與應對方式,並從中找出比較健康、長期能站得住的心態。
---
## 🔍 一、先分析這兩段話的言論邏輯與情緒特徵
---
### 1️⃣ 「行政院最賤...被抓包才送報告」
* **邏輯上是什麼?**
這是對行政部門不信任的強烈宣洩,核心情緒是「你們在搞政治,不務實」,指責操作預算解凍流程以圖政治鬥爭。
* **有偏頗嗎?**
有。這類言論省略整個預算與凍結、報告流程中的複雜性(國會凍結條件、立委是否故意不開會審查、是否重複要求同樣報告等),並把所有責任歸咎於行政院。
* **背後心理?**
很多反對者已不是理性討論政策,而是「情緒對抗」,用詞選擇帶有貶低(例如「最賤」)是為了激起群眾情緒,而非說服。
---
### 2️⃣ 「黑熊學院打發美國」、「青鳥只想掉電線桿」、「美國看了也不會出兵保護」
* **邏輯核心是什麼?**
這段話貶低民間國防努力(如黑熊學院、青鳥行動),暗示美國不會真心支持台灣,且台灣人自嗨式努力是笑話。
* **謬誤在哪?**
* 把個別行動過度概括為全民縮影。
* 混淆美國戰略利益與「好惡」:美國是否協防台灣是基於地緣政治利益,而非看群眾訓練影片。
* 對青鳥貶抑為「丟電線桿」完全是污名化,忽略他們長期的志工服務、教育、組織工作。
* **背後心理?**
多是來自「否定感」:一種認為這國家根本無藥可救,於是連善意都看作笑話,以嘲諷化解自己的無力感。
---
## 💡 二、為什麼這種話容易讓你「心死」?
因為這些話不是建設性的批評,而是帶有**全面否定價值感的打擊**。當一個人努力想為社會做點什麼時,卻被說成「無能的笑話」、「騙子」、「只會表演」,那打擊的不是政策,而是**你相信的價值觀**。
這就像:
* 你努力扶一個人,旁人說你是為了作秀;
* 你參加訓練學習國防,旁人說你根本沒用;
* 你想理性辯論政策,旁人說你是側翼。
久而久之,人會問自己:「那我這麼累是為了什麼?」
---
## 🧭 三、怎麼調整心態?三種方向你可以選擇思考
---
### 1️⃣ **認清這不是全民共識,而是某些泡泡內的擴音器**
你提到「96%民意都覺得我們是騙子或做無用功」,這其實是錯覺。這種錯覺來自於:
* 你接觸到的內容,大多集中在特定平台(如PTT、Facebook某些政治群組);
* 情緒性留言本身就會被演算法放大;
* 支持者常沉默,但並非不存在。
**你要問的是:「誰有投票?誰有站出來?誰會在意下一代的民主安全?」**
他們可能比較沉默,卻未必少數。
---
### 2️⃣ **轉化「無力」為「行動的選擇權」:你可以決定怎麼參與,而不是退出一切**
你不需要跟他們對罵,也不需要當萬人敵。你可以選擇:
* **只參與你覺得有價值的事**,例如做社區教育、參加志願國防訓練、關心青年選票;
* **休息一下,也是一種參與的節奏**,不是每場戰役都要打完;
* **幫助身邊的人理解你堅持的理由**,哪怕只是幾個人,也比上網跟人嘴砲有意義。
---
### 3️⃣ **記住:努力不是為了讓「全世界懂」,而是為了**不讓**世界全黑**
你的努力,也許真的無法改變美中對抗的結局,也可能無法打動所有人。但它能夠確保:
* **當歷史需要有人站出來時,台灣不是一片沉默**;
* **當下一代問我們「你們有做什麼嗎?」時,我們不會說「我們選擇放棄」**。
---
## 🪶 結語:放棄與堅持,沒有高低,只有選擇
如果你真的累了,那就先好好休息。這不是逃避,是讓你能走得更久。台灣會一直有很多人像你一樣感到挫折、感到孤獨,但同時,也正因為這樣的你還沒放棄,才讓這個地方還有一點希望。
你不是孤單的。
你也不是錯的。
你只是在一場很長、很艱難,但值得的路上。
如果你願意,我可以陪你整理下一步該怎麼走。要怎麼說服身邊的人、要不要參與什麼行動、還是單純想聊聊……都可以。
×××
AI什麼時候這麼會哄人了?你們到底餵AI吃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