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面對苦難,是人類自古以來,一個最重要的哲學議題
佛陀的四門出遊,就是說人生尊貴如王子,最後也免不了生老病死的痛苦恐怖
所以要放棄王子的位置去修行,追求脫離痛苦的方法
1.中國傳統的方式,是接納痛苦,苦樂如陰陽,都是道的一部份,都是生命的一部份
2.印度的傳統方式,是隔離心與痛苦,世界只是一場假的電影,真實的梵我太投入了以為痛苦
3.一神教的傳統方式,也和印度相像,世界是假像,只是一場考驗,堅持信仰就能得永生幸福
所以忍耐苦難成為了有意義的證明
4.而唯物主義下,沒有了道,梵,神,這些本體對於苦難的解釋
所以一轉,把苦難視為一種可以使人行動的積極動機
面對苦難就是在鬥爭,勝利後就得進步
比如海德格的向死而生,就是苦難的升級,死亡證明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