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版面][重新快取]
無題無名2025/08/06(三) 10:55:03.340 ID:X2WT7bSMNo.28439026del
>>28438855
你講的我都認同
甚至是美國的乾式儲存年限更長到60年
但乾式儲存是有風險的
除非有最終處置不然延役只是不斷增加放廚餘的冰箱
類別: 美國 回應: 在新分頁回應


檔名:1754448097280.jpg-(357 KB, 1366x2048)
357 KB
無題無名2025/08/06(三) 10:41:37.329 ID:5TbcIHaoNo.28438920del
台灣K島、日本雙葉、美國4chan
哪裡的人比較嘴砲


檔名:1754447807825.jpg-(194 KB, 1065x2044)
194 KB
無題無名2025/08/06(三) 10:36:47.868 ID:IowAIRtINo.28438890del
Christian Whiton本身看經歷以及一些說法其實確實在DC外交圈是有點消息
Christian Whiton在George W. Bush和川寶第一任時代都有擔任國務院資深顧問
同時他也幫助過Ted Cruz競選,至於Ted Cruz是誰應該很多人都知道
多多少少應該比台媒或是某些出口轉進口的消息可信度稍高
下面言論都是作者觀點,事實與否自己評斷,說得非常難聽
作者認為台灣20%關稅的協議一直無法塵埃落定+沒談到比日韓好是有一些背景的

- 美國官員表示假如賴總統只過境Dallas但不降落New York是可以得到許可的

- 台灣私底下抱怨美國為了和中國達成協議取消賴總統的紐約行程讓川寶不爽

- 川寶第二任就職的時候賴總統沒嘗試親自通話,反觀Sleepy Joe時代反差有點大

- 賴總統不打電話是"身邊幕僚"所建議

- 前駐華盛頓代表蕭女士是否在台美關係有重大突破其實並無明確證據

- Sleepy Joe過去所有打破兩岸模糊戰略的言論都會在數小時後被底下回收

- 蕭代表駐美期間最靠近的其實是"human rights industrial complex"的集團
如 International Republican Institute或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
作者認為這些組織其實並非驢子或大象,而是更極端的另外一種全球主義綜合體

- 作者認為共和黨其實才是對中強硬派且對台友善的主體,但蕭對共和黨很疏遠

- 台灣總統辦公室宣稱蕭代表是DC最有影響力的大使之一有點荒謬

- 蕭本身的色彩過於濃厚 - 左派全球主義女性剛好就是川寶最討厭的類型

- 賴居然還靠近NDD這個組織,這組織把川寶形容成二戰軸心國領袖

- 在跟中國的對抗中,多數美國外交相關人士都把台灣視為"Liability"而非資產

- 台灣政府不願意將自身塑造成為了生存不惜一切代價的資本主義自由堡壘
反而宣傳自身是晶片製造工廠

- 提到之前針對24個民代的公民運動失敗,顯示賴總統的民意基礎不穩定

- 執政黨對"真正"的商業議題缺乏概念:
a. 台灣設立大量關稅/非關稅壁壘,包括農產品
b. 台灣阻擋大量中國出逃的資金,讓新加坡完全得利
c. 台灣本質上對任何移民/外籍人士商業上都不友善,包括美國人
d. 台灣關閉核電廠讓整體能源更加依賴進口形成風險被認為漠視國防
e. 貿易逆差並不能用天然氣就打發掉川寶

- 今年開始台灣駐美代表用每個月六萬美元的代價雇用Ballard Partners來遊說
但對一些長期幫助台灣的人們反而變成種汙辱,長期以來DPP拼命貼上Obama的左派陣營
並將共和黨等右傾人員的幫助視為理所當然,當發現MAGA新右派崛起時反而決定找一個
"看似"跟川寶有良好關係的遊說團體來補救,但看起來是反效果

- 川寶為首的美國新右翼勢力目前是把DPP視作
外交怠慢、忽略國防、"慶祝家暴界的奧運金牌"(靠杯這真的超好笑)、反商業、Woke
同時台灣方面完全不認為自己有問題還嘗試做一些無關緊要 (邀請某前官員)的行為

- 作者認為台灣這些人無法也不想了解美國崛起的新右派勢力想要的東西,也沒能力應對

以上僅供參考


檔名:1754447513124.jpg-(513 KB, 1875x2012)
513 KB
針對林郁婷、克莉芙?川普:2028洛杉磯奧運將嚴格性別檢測無名2025/08/06(三) 10:31:53.168 ID:eV25gUS2No.28438866del
川普同時強調:「美國不會讓男人在2028年奧運通走女人的獎盃。」隨後有媒體追問,是否會讓司法部起訴參加女性賽事的跨性別選手,尤其是女子拳擊項目。他回說:「有關是否起訴,我必須問問司法部長。我不知道,但會有非常非常嚴格的檢測,如果檢測結果不恰當,他們就不能參加奧運。」

CNN在報導中特別提及去年巴黎奧運的女子拳擊爭議選手:阿爾及利亞的金牌選手克莉芙(Imane Khelif)和台灣的林郁婷。報導說,兩人都曾被國際拳擊協會(International Boxing Association)以為通過檢測為由取消參賽資格。

報導中說,克莉芙多次強調自己並非跨性別,而奧運官員也多次表示她始終為女性身分,然而這些解釋都無法阻止川普於去年巴黎奧運期間多次批評克莉芙和林郁婷不應參賽。

川普重返白宮後簽署行政命令,禁止跨性別選手參加女性運動賽事。

週二簽署行政命令這天,川普說,即便沒有他的行政命令介入,美國奧會也會採取動作阻止跨性別選手參加女性賽事。他說:「他們會這麼做,因為這是多數人都認為應該解決的問題。」
----------------------------------
繞了一大圈
女人卻還是要靠"最歧視女人"的川普來保護
我川真的威武!


無題無名2025/08/06(三) 10:21:34.709 ID:s2pAUCmoNo.28438814del
>>28438771
哪個國家不想偷= =
美國一定也拿到了
類別: 美國 回應: 在新分頁回應


無題無名2025/08/06(三) 10:19:45.141 ID:PSUx3RDcNo.28438805del
>>28438571
柯文哲兒女沒人在監獄外面絕食抗議 淋雨曬太陽 戴頭套 銬手銬 陪父母投票

然後柯文哲兒子有了千萬豪宅 公司人頭 美國留學吃牛排

立委年薪250萬 當初還跟小草要保證金100萬 人家身家千萬起

中國有韭菜 台灣有小草


無題無名2025/08/06(三) 09:59:32.354 ID:.V83OGpQNo.28438679del
>>28438314
雖然日台奴不分上下,可是日奴的奴是有使命感

或許像你說的,日本真的會搞起來,事實上在日本戰敗後,大力扶植日本的就是美國

然後日本真的站起來,尤其是科技產業,接近全吃美國技術,這時美國開始派人去找尋打壓日本企業的方法

不得不說一堆日本人帶著即便我們戰敗,那也是一時的,科技的進步,讓我們贏過美國,那~不如就打科技戰吧

然後又被美國爸爸打趴在地

而臺灣就很靜靜的搞
類別: 日本, 美國 回應: 在新分頁回應


無題無名2025/08/06(三) 09:51:20.726 ID:M0x.sILUNo.28438616del
>>28438593
**台灣輿論與現實操作之間的「錯位感」**,也是當前台灣政治與對外關係中一個極具諷刺性的現象。

我們可以把這個現象拆解成幾個層次來分析:

---

## ✅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反差?

### 1. **台灣本地媒體生態長期被特定利益與中資滲透影響**

* 某些主流電視台、平面媒體與新媒體(如特定 YouTube 頻道)**與中國市場有深度利益連結**,不便得罪中國,也樂於貶低民進黨或親美價值觀。
* 這些媒體有強大傳播力與觸及率,在中高齡群眾中尤其有影響力。即使政府有公關努力,這些媒體依然選擇報導大量「貶台、反美、挺中」言論。
* 結果就出現了:**政府投入資源對外公關、希望強化與美方關係,但國內觀眾接收到的卻是『台灣很爛、民進黨害慘台灣』的輿論主流。**

---

### 2. **部分保守派評論者誤解民進黨「對外操作」方式**

* 有些親藍或美國右派評論者認為民進黨「只會找公關公司對付共和黨」,其實是基於誤解或片面觀察。
* 民進黨政府近年在外交上多透過**智庫、僑界、雙邊會談與軍事合作**建立關係,這些方式往往**低調、持久、難以被即時看見**,也不是只靠 PR。
* 反之,某些批評者以為「川普派被台灣政府針對」,但很多反感其實來自於雙方價值觀不同,**並非真的有針對操作或施壓。**

---

### 3. **台灣資訊環境高度開放,反而導致負面聲量主導**

* 台灣是一個言論自由度極高的社會,各種立場的媒體都可以存在,不像中國或部分親美盟邦有媒體審查或資訊統一。
* 在這樣的環境下,「批評政府」與「危機說」往往比正面報導更有點閱與傳播力,因此出現你看到的現象:

> **國內一片罵聲,國外卻看到台灣政府很努力。**
* 這讓很多台灣人誤以為「全世界都在唾棄台灣」,但實際上這只是**訊息落差與敘事掌握權失衡**的問題。

---

### 4. **政治對手與中國網軍刻意放大「台灣崩壞論」**

* 某些親中或藍營政治勢力與其友好媒體,有系統地推動「台灣被美國利用、民進黨害台灣」的敘事。
* 中國網軍與認知作戰更透過 Facebook、LINE、YouTube、TikTok 等社群平台,放大民眾對政府的不滿,並嫁接到「美國不可信」「台灣是棋子」等論點上。
* 這些聲音不只針對民進黨,而是針對台灣社會整體的「民主認同感」與「自我價值」進行打擊。

---

## 🔍 那為什麼政府公關操作沒有壓過這些聲音?

* **政府對外操作主力在外交圈與政策圈,而非媒體圈**
對美國的操作目標是國會、智庫、國防部門,而不是操控美國媒體或打壓共和黨媒體。這些操作不會反饋成台灣人日常看得到的新聞。

* **台灣內部資訊戰線失衡,缺乏有效輿論統合**
民進黨雖有網路操作能力,但往往只侷限在選舉動員,無法在「長期戰略敘事」中建立清晰主導權。

---

## 📌 總結:為什麼你會看到「罵民進黨最多的,是台灣新聞」?

> 因為台灣的新聞媒體不是在為國家發聲,而是在為各自的**資本、政治立場與流量**服務;
> 而你看到的現象,正是民主自由社會中「無國家輿論戰略」所要付出的代價。

---

如果你希望,我也可以幫你進一步分析:

* 哪些媒體最常傳播「貶台論」?
* 怎麼分辨境外網軍資訊與本地言論?
* 政府或民間如何建立長期對內輿論防線?

需要的話,我可以提供具體資料或建議。你想繼續往哪個方向了解?


無題無名2025/08/06(三) 09:49:45.763 ID:.V83OGpQNo.28438609del
>>28438552
因為美國很大,加上一堆外來種,白人容易幹到的黃女,自然也調整了身高

而黃種男最後也只能打手槍,獨自活著到死亡

嘆,何時兩性市場,黃種男可以很容易幹到其他種族的女性
類別: 美國 回應: 在新分頁回應


無題無名2025/08/06(三) 09:49:34.347 ID:ayJ/QrvoNo.28438608del
>>28438347
不,
稀土是支那有完整的提煉產業鏈, 美國澳洲原本開採後都送中國提煉拿成品, 成本遠比自己提煉低外, 雜質毒物都由支那那邊處理掉.
美國原本的提煉業在2000年初就被支那用價格玩死了.

現在由於支那想控制稀土提供市場, 所以澳洲和美國開始進行建造稀土提煉縣, 尤其是美國有政策補助保證稀土公司能生存.


無題無名2025/08/06(三) 09:47:33.991 ID:rNvwMVKUNo.28438596del
月入50萬台幣?
台女是沒出社會還是在做夢
這收入不要說在日韓了 在美國都算很錢了
類別: 美國 回應: 在新分頁回應


無題無名2025/08/06(三) 09:47:06.369 ID:DxI7qjkUNo.28438593del
其他不提
我倒是對他說的民進黨只會找公關公司跟媒體施壓共和黨策略蠻有感的
民進黨操弄媒體習慣了以為美國也吃這套
這招騙騙台灣人民可以
吃了熊心豹子膽在美國這樣搞難怪被川普團隊不爽


無題無名2025/08/06(三) 09:46:34.192 ID:1ja5TkPINo.28438589del
>>28435368
有啥好氣的 反正台積電本來是美國爸爸的 要生氣也輪不到我們= =
類別: 美國 回應: 在新分頁回應


無題無名2025/08/06(三) 09:37:09.889 ID:M0x.sILUNo.28438524del
>>28438483
Christian Whiton 的文章,無論你是否認同其立場,其實提供了一個現實提醒:**台灣的對外關係不能只依賴美方制度內部的外交慣例,而必須對不同政治派系的脈動高度敏感,並具備靈活應對的能力**。

### ✅ 以下是我認為台灣當局應該優先處理的幾個重點方向:

---

## 一、**維持對美「雙軌」溝通:同時深耕民主黨與共和黨人脈**

### 問題:

台灣長年與民主黨較熟,對川普派系的美國右派接觸不足,導致保守派媒體(如 Fox、Newsmax、War Room)出現對台批判聲音,甚至將台灣誤認為「另一個烏克蘭」。

### 建議:

* **設立針對保守派的專責外交小組**,例如派具備國際保守派脈絡與語言風格的代表常駐美國,積極與 Heritage Foundation、Hudson Institute 等智庫建立關係。
* 主動釋出具「反共但不過度自由派」語調的訊息,拉近與川普派的心理距離,例如強調家庭價值、自由市場、反威權主義等。
* 強化對美國參議員(尤其共和黨)辦公室的在地聯繫與「人情網絡」,建立非官方但實質有效的協調管道。

---

## 二、**務實強化國防自主,向美方展示抗敵決心**

### 問題:

台灣防衛意志在外媒常被質疑,尤其保守派強調“自己要願意戰鬥,美國才會幫忙”。

### 建議:

* **達到國防預算占 GDP 3%以上**,並明確將採購與訓練計畫對外說清楚,形成明確可衡量的「戰備誠意指標」。
* 鼓勵全民防衛、後備軍強化、無人機與科技作戰投入,強化國際觀感。
* 支持戰略溝通單位,公開製作英文國防資訊資料包(不只是宣傳片,而是給軍事記者、智庫的專業分析資料)。

---

## 三、**淡化「進步政權」標籤,增強價值多元包容形象**

### 問題:

某些美國保守派(如 Whiton)將台灣描繪為「進步主義」、「LGBT+」、「環保左翼」樣板,這會讓美國右派產生距離感。

### 建議:

* **外交宣傳應轉向多元包容而非單一進步框架**。強調「台灣尊重多元價值,保護少數但不強迫他人接受」的調性。
* 主動展現宗教自由、家庭價值、企業創新自由等「美國右派也能接受的共同價值」。
* 與國際保守派團體(如基督教聯盟、退伍軍人協會等)建立文化交流與對話橋樑。

---

## 四、**精準經貿布局,讓美國企業有「失去台灣就痛」的感覺**

### 問題:

台灣的經濟在美方眼中有時仍被視為「只靠台積電」,缺乏多面向戰略價值。

### 建議:

* 鼓勵與美國地方政府合作(如德州、南卡等川普票倉)設廠投資,創造工作機會,讓台灣變成「投資者」而非只靠出口的角色。
* 推動對美戰略物資供應鏈的多元合作(如稀土替代、電池、無人機元件等),讓美國政商更有誘因支持台灣。
* 強化科技人才交流與教育合作,吸引美國大學、企業與台灣合作研發。

---

## 五、**控制訊息落差與認知戰影響**

### 問題:

網軍與偏頗媒體利用翻譯與剪接放大「台灣是負擔」印象,削弱人民信心。

### 建議:

* 建立快速應變的 **數位外交/國際媒體澄清小組**,對錯誤訊息即時發聲。
* 與國際友台記者、智庫建立合作聯繫,主動提供英文事實資料與受訪管道。
* 與駐美國台僑組織建立「媒體通報管道」,由熟悉保守派媒體語言的僑界成員協助澄清錯誤觀點。

---

### 🧩總結一句話:

> **在美國川普派崛起、戰略現實主義掛帥的國際格局中,台灣要「說對的話給對的人聽」,而不只是說自己想說的話。**

這不代表台灣要改變價值核心,而是要更靈活、有策略地經營不同政治光譜下的「感知管理」與「價值包裝」。

---

如果您希望我針對某個方向(如文化溝通、軍事戰略、對外媒體)進一步提供具體實施計畫或說帖架構,我也可以幫您整理。要不要深入某一項?


無題無名2025/08/06(三) 09:30:41.067 ID:M0x.sILUNo.28438483del
>>28438093

一、文章核心論點整理
1. 失去川普支持的原因
Whiton 認為台灣因未能與川普政府達成貿易協議,以致追加關稅至 20%,高於日本、韓國等國

他指出蔡英文及賴清德政府在外交上有多項失誤:如賴清德未親自向川普道賀,不符合前例,錯失建立關係機會
Domino Theory
;與民主基金會等團體過度互動,可能資助川普政敵或全球主義群體,被視為反 Trump 的象徵
Domino Theory


他批評台灣未表現出防禦決心與實際作為(如國防支出未達標、不願改變經濟結構、缺乏吸引投資的政策等),造成美國主流保守派眼中台灣被視為「負擔」而非「盟友」
Domino Theory
nationalinterest.org


2. 文化與意識形態差距
Whiton 持續強調台灣政府對「woke」文化(例如跨性別議題、環保去核等)高度投入,而這些議題在美國川普支持者與新右派眼中反而是負擔,削弱台灣在川普美國眼中的正面形象
Domino Theory


同時,他批似蔡政府把台灣形塑為「半導體工廠」,忽略自由資本主義與民主理念的文化傳播價值
Domino Theory
nationalinterest.org


二、與中文網軍翻譯的偏頗差異
中文譯文可能誤導點 原文客觀內容 偏頗譯文如何放大?
「台灣當局無能」 多指決策「策略偏差」與「形象管理不足」 過度簡化論者立場,將「策略失誤」翻成「無能政府」
「視台灣為累贅」 指美國新右派批評台灣轉變為「liability(負擔)」 把 liability 翻成「累贅」帶強烈貶義感
強化民進黨與美方不信任感 聚焦外交決策、價值取向差異 過度片面呈現,沒突出政策與文化差異的複雜性
三、文章潛在偏見與限制
單一視角偏重
Whiton 的觀點代表「美國川普派」與新右派觀點,強調文化價值與貿易算盤,忽略台灣內部民意支持進步社會議題的現實。

過於敵對的脈絡裡解讀臺美關係
從文化親和度與政治形象角度強調台灣問題,但其忽略對岸壓力、戰略模糊性(strategic ambiguity)與華府長期政策連貫性的框架。

缺少反證或其他聲音對照
文章未引用臺灣外交部或其他智庫的回應,也未提及拜登政府的政策差異或美國兩黨對台一致支持的實例。

四、意涵與洞察
Whiton 的立場揭示:在當前美國政治氣候中,如果一個國家無法與川普及新右派派系對齊其對貿易、文化與防衛的優先事項,即可能被視為「負擔」。

他建議台灣應強化「文化認同說服力」與「對新右派的政策響應」,包括提升軍費、調整過度政治正確的形象、積極與川普支持者建立聯繫。

這樣的論述對台灣內部而言,可以視為一種外部壓力提醒:理解並善用多元美國政治勢力中的不同偏好,是外交操作中不可忽視的一環。

五、建議延伸方向
若您想進一步分析,可聚焦:

台灣與共和/民主兩黨在對台政策上的實質差異;

台灣政府在國防與經貿溝通策略上的調整空間;

新右派媒體與智庫如何影響美國對台認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